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瓠子歌的意思、瓠子歌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瓠子歌的解释

乐府歌辞名。 汉武帝 作。 汉 元封 二年, 武帝 令 汲仁 、 郭昌 发卒数万人,堵 黄河 瓠子 决口,并自临工地。初堵口不成, 武帝 作《瓠子歌》二章悼之,卒塞 瓠子 。事见《史记·河渠书》。 宋 曾巩 《本朝政要策·黄河》:“ 兴国 之间, 房村 之决为甚。当此之时,劳十万之众,然后復理。天子为赋诗,比《瓠子之歌》。”亦省称“ 瓠歌 ”、“ 瓠子 ”。《汉书·叙传下》:“ 文 陻 枣 野, 武 作《瓠歌》。” 唐 高适 《自淇涉黄河途中作》诗之一:“空传歌《瓠子》,感慨独愁人。” 元 贡师泰 《河决》诗:“《瓠子》空作歌,宝鼎徒纪年。”参见“ 瓠子 ”。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瓠子歌”是汉武帝刘彻亲临黄河瓠子堤决口现场所作的乐府诗,具有历史与文学双重价值。以下是详细解释:


词义解析

  1. 基本定义
    “瓠子歌”是乐府诗的一种,属汉代帝王即兴创作。其名源于黄河决口处“瓠子河”(今河南濮阳附近),汉武帝因治水事件有感而发,作诗二章。

  2. 历史背景

    • 事件起因:公元前132年(汉武帝元光三年),黄河在瓠子堤决口,洪水泛滥淮河、泗水流域,导致连年灾荒。
    • 治水过程:公元前109年(元封二年),汉武帝封禅泰山后,亲率数万民工堵塞决口,以“薪柴”和淇园竹制成的“楗”成功控制洪水,并修建宣房宫纪念此事。

诗歌内容与特点

  1. 主题与情感
    诗中既描写了黄河泛滥的惨状(如“浩浩洋洋兮虑殚为河”),也表达了汉武帝对灾民的关切与治水的决心,结尾以“宣防塞兮万福来”寄托对国泰民安的期望。

  2. 文学风格

    • 语言特色:气势磅礴,用词艰深(如“隤林竹兮揵石菑”),兼具帝王威严与忧民情怀。
    • 体裁形式:采用楚辞体,句式长短错落,情感跌宕起伏。

历史与文学地位


如需了解完整诗文或具体注释,可参考《史记·河渠书》或权威历史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什么是《瓠子歌》

《瓠子歌》是一首古代的民歌,也是一种艺术形式。它起源于中国,特别流行于北方地区。这首歌以瓠子为主题,歌颂了农民的辛勤劳动和丰收的喜悦。

《瓠子歌》的拆分部首和笔画

《瓠子歌》这个词可以拆分为瓠(瓜的意思,由瓦部和与瓤字有关的立部构成)、子(儿子,由子部构成)和歌(由曲部构成)三个部分。

瓠子:7画,部首瓦+立,读音hù;子:3画,部首子,读音zǐ;歌:9画,部首曲,读音gē。

《瓠子歌》的来源和繁体字

《瓠子歌》在中国历史上可以追溯到宋朝。这首歌通过口传和民间艺人的表演广为人知。它最早的文字记载可以追溯到明朝的《永乐大典》中。

繁体字中,“瓠”字的写法是“瓠”,“瓡”则是另一种常见的写法。而“歌”字在繁体字中则是“歌”。

古时候汉字的写法

在古时候的汉字书写过程中,与《瓠子歌》相关的字也有一些不同的写法。例如,“瓠”字在古代有时候写作“瓰”,而“子”字也有“子”的写法。这些不同的写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地区有所不同。

《瓠子歌》的例句

1. 《瓠子歌》中的歌词表达了农民对庄稼的赞美和对辛勤劳动的致敬。

2. 每年丰收的季节,人们会唱着《瓠子歌》一起欢庆。

相关词汇

组词:瓠瓜、瓠瓢、瓠葛、瓠瓣

近义词:瓜子、农歌、田园歌

反义词:酒歌、战歌、悲歌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