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绵绵的意思、绵绵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绵绵的解释

[continuous;unbroken] 微细;连续不断的样子

秋雨绵绵

详细解释

亦作“緜绵”。1.连续不断貌。《诗·王风·葛藟》:“緜緜葛藟,在 河 之滸。” 毛 传:“緜緜,长不絶之貌。” 唐 白居易 《长恨歌》:“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緜緜无絶期。” 清 陈维崧 《添字昭君怨》词:“今朝细雨太绵绵,且高眠。” 萧军 《八月的乡村》一:“那边是一片宁静的田野,田野的尽处是一带绵绵无尽的远山。”

(2).微细;微弱。《淮南子·缪称训》:“福之萌也緜緜,祸之生也分分,福祸之始萌微,故民嫚之。” 王念孙 《读书杂志·淮南子》:“分分当为介介,字之误也。介介,微也;緜緜介介,皆微也,故曰福祸之始萌微。”《素问·脉要精微论》:“緜緜其去,如弦絶死。” 王冰 注:“緜緜,言微微,似有而不甚应手也。” 宋 苏辙 《送琳长老还大明山》诗:“我适病寒热,气力才緜緜。”

(3).安静貌。《诗·大雅·常武》:“緜緜翼翼,不测不克。” 毛 传:“緜緜,靚也。” 孔颖达 疏:“緜緜然安静,不行暴掠;翼翼然恭敬,各司其事。”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绵绵"是汉语中具有丰富文化意蕴的叠音形容词,读作mián mián,其释义可从三个维度解析:

一、字源与结构 单字"绵"最早见于《说文解字》,本义指蚕丝结成的纺织原料,《说文·系部》记载:"绵,联微也"。叠用后强化了"连续不绝"的核心语义,《广雅·释训》注:"绵绵,长也",揭示其表持续状态的语言特征。

二、语义特征

  1. 物理连续性:形容物质形态的延展不断,如《诗经·大雅·绵》"绵绵瓜瓞"描述藤蔓连绵生长,《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释义为"连续不断的样子",典型用例有"秋雨绵绵"。
  2. 抽象延续性:引申指情感、时间等抽象概念的持久状态,白居易《长恨歌》"此恨绵绵无绝期"即属此类,《汉语大词典》收录"情意绵绵"等固定搭配。

三、语用特征 该词在文学创作中具有特殊表现力,杜甫《倦夜》"簟纹生素影,林影任绵绵"通过双声叠韵营造悠长意境。现代汉语中多用于描写自然现象(如"白云绵绵")和情感状态(如"思念绵绵"),《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特别指出其常见于诗词对仗场景。

注:本文引证来源包括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中华书局《汉语大词典》、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等权威辞书,以及《诗经》《全唐诗》等经典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

“绵绵”是一个形容词,主要形容事物连续不断、细密持久的状态。以下是详细解析:

1. 基本释义 “绵绵”表示细微且不间断的延续感,既可指物理层面的连绵(如自然景象),也可形容抽象情感的持久性。例如:“秋雨绵绵”描述雨水连绵不绝,“思念绵绵”则表达情感的持续。

2. 使用场景

3. 文学与历史渊源 该词最早见于《诗经·王风·葛藟》的“绵绵葛藟”,指藤蔓连绵生长。古典诗词中多用于烘托意境,如“草萋萋,雨绵绵”展现哀婉氛围。

4. 近义词与关联表达

5. 现代语境中的延伸 在歌词或文学中,“绵绵”常隐含表面否认却暗藏眷恋的复杂情感。例如林夕歌词中“从来未爱你,绵绵”,以反语形式表达难以割舍的情愫。

提示:如需更多例句或近义词对比,中的具体用法。

别人正在浏览...

贬抑表题比附必修课猜详草寇朝秀牀位船梯倅介大家族当头炮捯气等叙的当跌千金都乡侯贩妇放春干嚎拱立桂折一枝海寓花信风辉张江西省叫咷诫励劫余尽饰尽思九旒冕宽肃郎选礼爱蒙漪年轮逆亲铺司七隩去处曲儿热恩荣荂商品山腋石品诗扇酥麻棠梨宫探伸跳风条华同仇敌忾同床各梦兔房菟裘畏明武风象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