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畏明的意思、畏明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畏明的解释

(1).谓畏惧明法。《诗·大雅·民劳》:“无纵诡随,以谨无良。式遏寇虐,憯不畏明。” 郑玄 笺:“曾不畏敬明白之刑罚。” 孔颖达 疏:“当用正6*法刑罚而禁止之。” 陈奂 传疏:“明,犹法也。不畏明法,即是寇虐,言为政者用以遏止之。”

(2).谓事态彰明才知所戒惧。《管子·霸言》:“圣人畏微,而愚人畏明。” 尹知章 注:“愚人近火方知热,履冰乃知寒,故曰畏明也。”参见“ 畏微 ”。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畏明汉语 快速查询。

网络扩展解释

“畏明”一词的含义需结合不同语境分析,主要包含以下两方面解释:

一、古代文献中的释义

  1. 畏惧明法
    源自《诗经·大雅·民劳》:“式遏寇虐,憯不畏明。”郑玄注解为“曾不畏敬明白之刑罚”,指对严明法律或公正制裁的敬畏。孔颖达进一步说明,此处的“明”即法律,强调通过刑罚遏制恶行。

  2. 事态明显后才知戒惧
    出自《管子·霸言》:“圣人畏微,而愚人畏明。”尹知章注释:“愚人近火方知热,履冰乃知寒”,比喻缺乏预见性,只在事态明显时感到恐慌。与“畏微”(防微杜渐)形成对比。

二、中医术语中的含义

在中医典籍《证治准绳·杂病》中,“畏明”指羞明症状,即眼睛畏惧强光。病因与气血不足、胆汁亏虚相关,导致眼部脉络虚弱,无法抵御光线刺激。需与炎症性畏光(如目赤疼痛)区分,属虚证范畴。

不同语境下,“畏明”的侧重点差异显著,需结合具体文本或场景理解。

网络扩展解释二

《畏明》是什么意思

《畏明》是一个含义丰富的词汇,可以指代害怕光明或害怕曝光。当一个人害怕面对真相,或者害怕被揭示真实的一面时,就可以使用《畏明》这个词。

部首和笔画

《畏明》这个词的部首是玉字旁,象征着贵重、珍惜的意义。它的总笔画数为15。

来源和繁体字

《畏明》是由简体汉字演变而来的,其繁体字为「畏明」。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的汉字写法中,通常采用篆书或隶书的形式书写。篆书是古代印章的字体,而隶书则是秦代和汉代的官方文字。虽然写法有所不同,但「畏明」在古代通常保持相似的形状和意义。

例句

以下是一些带有《畏明》的例句:

1. 他对于自己的过去总是畏明不敢面对。

2. 她是一个畏明真相的人,总是避免面对现实。

3. 面对挑战时,我们不能回避、也不能畏明,要勇敢面对。

组词

一些与《畏明》相关的词汇有:

1. 畏惧:害怕、怯懦。

2. 惧怕:害怕、恐惧。

3. 躲避:逃避、回避。

近义词和反义词

与《畏明》相关的近义词包括害怕、畏惧、惧怕等。反义词包括勇敢、坦然、无畏等。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