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喻登科及第。 唐 白居易 《喜敏中及第偶示所怀》诗:“自知羣从为儒少,岂料词场中第频。桂折一枝先许我,杨穿三叶尽惊人。”参见“ 桂林一枝 ”。
“桂折一枝”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guì shé yī zhī(或guì zhé yī zhī),其核心含义是比喻登科及第,即古代科举考试中取得功名。以下是详细解析:
该成语源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喜敏中及第偶示所怀》诗:
“自知群从为儒少,岂料词场中第频。桂折一枝先许我,杨穿三叶尽惊人。”
诗中“桂折一枝”以折取桂枝象征科举高中,因古人常以“折桂”比喻考试成功,而“桂林一枝”则出自《晋书》,形容杰出人才。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白居易原诗或《晋书》中“桂林一枝”的典故。
《桂折一枝》是指将桂花折下一枝来。桂花是一种有着浓郁香味的花朵,通常在秋季开放。这句话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在赴别时留下的美好回忆或象征。
「桂折一枝」这个词可以拆分成「木(桀)」、「手(折)」、「一」、「木(朩)」、「人(人)」共5个部首,并且一共有14个笔划。
「桂折一枝」这个词最早见于南朝宋文士刘义庆所著的《世说新语》。传说在古代有一位名叫严武的官员,他因害怕离开家乡,特意将桂花树枝折下,并夹在衣袖间,以此来纪念故乡的美好。因为桂花象征着忠诚、高洁和友谊,所以这个故事引申出对美好回忆的 symbol,即「桂折一枝」。
在繁体字中,「桂折一枝」是「檜折一枝」,使用了「檜」这个字作为桂花的代指。
在古时候,「桂折一枝」的写法略有不同。由于汉字的演变和简化,一些部首和笔画有所改变。其中,「桂」字原来是由「艹(草)」、「圭」、「目」三个部首组成,现在成为「桂」;「折」字原来是由「扌(手)」、「刂」两个部首组成,现在成为「折」;「檜」字原来由「柜」和「桂」两个部首组成,现在成为「檜」。
1. 尽管离别在即,她折下一枝桂花,在衣袖间藏了起来。
2. 我对你的眷恋只能用一枝桂花来表达。
1. 桂花:指代桂树上开放的美丽花朵。
2. 折枝:将树枝折断。
3. 一枝独秀:形容一个人或事物在众多中突出出众。
4. 桂冠:古代文人所戴的代表荣誉的花冠。
1. 桂香:指桂花的香味。
2. 折柳:指折下柳树枝,常用来形容离别时的哀愁。
折破:指折断并破坏。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