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餽问的意思、餽问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餽问的解释

馈赠慰问。餽,通“ 馈 ”。 晋 周处 《风土记》:“ 蜀 之风俗,晚岁相与餽问,谓之餽岁。”《明史·张四维传》:“ 四维 家素封,岁时餽问 居正 不絶。” 清 戴名世 《先君序略》:“县大夫輒尝餽问,以风示县人。”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餽问"是一个古汉语词汇,由“餽”和“问”两个字组合而成,其核心含义是指赠送礼物并致以问候,是一种礼节性的行为。以下是基于权威汉语词典和古代文献对其的详细解释:

  1. 字义解析:

    • 餽 (kuì): 本义指“进食于人”,引申为“赠送食物”,后泛指“赠送”、“馈赠”。《说文解字》释为:“餉也。从食,貴聲。”意指以食物款待或赠送。
    • 问 (wèn): 本义指“询问”,引申为“问候”、“慰问”、“探访”。
    • 餽问: 二字结合,意为“赠送礼物以表问候”或“带着礼物去探望、慰问”。它强调的是在表达关切、问候之情时,伴随有物质上的馈赠,体现了古代礼仪中物质与精神关怀的结合。
  2. 核心含义与用法:

    • 礼节性馈赠与问候: “餽问”指为了表达敬意、关心、慰问或建立良好关系,向对方赠送礼物(通常是食品或其他物品)并致以问候的行为。这种行为常见于亲友往来、官场交际、探望病人或慰问遭遇变故者等场合。
    • 社会功能: 在古代社会,“餽问”是维系人际关系、表达情感、履行礼节的重要方式,体现了“礼尚往来”的文化传统。
    • 语境: 多用于描述正式或较为郑重的场合,区别于一般的闲聊或单纯的物质赠与。例如,《后汉书·逸民传·周党》中记载:“乡佐服其义,舆归养之,数日方苏,既悟,乃曰:‘狂痴造次,幸蒙全济,何以餽问?’”这里的“餽问”就包含了感谢和问候之意。
  3. 近义词辨析:

    • 馈赠/馈遗: 侧重于物质的赠送行为本身,不一定包含明确的问候意图。
    • 问候/慰问: 侧重于言语或情感上的关切,不一定伴随物质馈赠。
    • 餽问: 同时包含了物质馈赠和言语/情感问候两个层面,是二者的结合体。

“餽问”是一个承载着丰富礼仪文化内涵的古汉语词汇,特指为了表达问候、关心、敬意或慰问而向对方赠送礼物的行为。它超越了单纯的物质往来,是古代社会人际交往中情感表达与礼节履行相结合的一种重要形式。

参考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餽问”是“馈问”的异体写法,两者含义相同,均指通过赠送礼物表达慰问或情谊的礼节性行为,属于古代汉语中的常见用法。以下是综合多来源的详细解释:

词义解析

  1. 基本含义
    “餽问”由“餽”(通“馈”,意为赠送)和“问”(指探望、问候)组成,字面意思为通过赠送礼物进行慰问或表达关切。例如:

    晋代周处《风土记》提到蜀地年末有“餽岁”习俗,即人们互相赠送礼物以表慰问。
    《明史·张四维传》记载张四维家族常向权贵“餽问”,以示礼数周全。

  2. 文化背景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餽问”是维系人际关系的常见方式,尤其在节日、庆典或探病等场合。例如清代戴名世《先君序略》提到地方官员通过“餽问”树立榜样,引导民风。

  3. 近义与延伸

    • 近义词:馈赠、慰问、赠礼。
    • 反义词:索取、漠视。
    • 延伸场景:除实物赠与外,也可指通过书信、言语等传达关怀(参考中的“回馈问卷”用法)。

权威性补充

沪江在线词典(高权威性)明确指出,“餽问”在古籍中常以“馈问”形式出现,两者互通,核心含义为“以礼相赠,表达情谊”。现代汉语中该词使用频率较低,多见于文献或特定礼仪场合。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体用例,可参考《风土记》《明史》等文献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哀弹卬燥不荤不素才尽长辔远御成活率池观褡裆倒卧第二次握手发财法兰西阶级斗争風聲賤人狗盗鼠窃国之干城黑绳衡盖贺寿淮阴行回涂假而夹幕剪灯新话尖言尖语羁步稽参矜清巨工剧作家伉俪荣谐枯龟郎头絮茧拦子马怜悼两服脸皮薄评理潜脩启户棋客清洌轻浅濡须桑榆末景神溜慎肃时祭衰渐顺心思意四肢岁漕隋家柳索牛贪贿谈圆说通套房王蒙无了无休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