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 代行政区划。 宋 太宗 至道 三年分境内为十五路,到 仁宗 时,又增三路,共为十八路: 京东 、 京西 、 河北 、 河东 、 陕西 、 淮南 、 江南东 、 江南西 、 荆湖南 、 荆湖北 、 两浙 、 福建 、 益州 、 梓州 、 利州 、 夔州 、 广南东 、 广南西 。到 神宗 元丰 末,又分为二十三路。参阅《文献通考·舆地》、《宋史·艺文志三》、《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二。
“十八路”主要有两种解释,需根据语境区分:
北宋时期实行的行政区域划分,最初在太宗至道三年(997年)分为15路,仁宗时期(1023-1063年)增设至18路,包括:
至神宗元丰年间(1078-1085年),进一步细分为23路。这一制度是宋代地方治理的核心框架,类似现代的省级行政区。
少数文献中,“十八路”也形容众多方向或途径,源自古代兵法的方位概念(如《孙子兵法》提到八个方位加“上下左右”形成十八个方向),引申为解决问题的方法多样。
提示:若需查看完整的宋代十八路名称及演变,可参考《文献通考·舆地》或《宋史·地理志》。
《十八路》是一个成语,意为十八个方向、十八种办法、许多种途径的意思。它常用于形容手段多样、方法丰富。
《十八路》的拆分部首是“十”和“路”,其中“十”的部首是“十”本身,笔画数为两画;“路”的部首是“足”,笔画数为十三画。
《十八路》一词来源于古代小说《水浒传》中的故事。在小说中,它描述了义薄云天的梁山好汉们面对困境时,能够出奇制胜的十八种手段。
繁体字形为「十八路」,没有太大差别。
在古代,汉字写法与现代有一些差别。例如,《十八路》可以用古体字写作「十八路」,其中的「十」字可能会形状稍有不同,但总体来说,意义是一样的。
1. 他们用十八路的方法尽力解决了这个问题。
2. 这本书向读者介绍了十八种创业的途径。
与《十八路》相关的词汇有:
1. 十道八门
2. 十全十美
3. 十拿九稳
与《十八路》意思相近的词汇有:
1. 众多办法
2. 丰富多样
3. 多种途径
与《十八路》意思相反的词汇有:
1. 千篇一律
2. 单一途径
3. 固守旧观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