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饶恕;宽容。 前蜀 牛峤 《杨柳枝》词之三:“桥北桥南千万条,恨伊 张绪 不相饶。” 宋 朱熹 《春雪用韩昌黎韵同彭应之作》:“ 东皇 应好事,避舍亦相饶。”《再生缘》第七回:“小二魂飞双膝跪,公子大叫乞相饶。”
(2).好言宽慰。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三:“怪异如此,救族不暇,何能致望於所不图?此相饶耳。”
“相饶”是汉语古语词汇,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指对他人过错或冒犯予以宽大处理。例如:
指用温和言语安抚他人。例如: 晋代干宝《搜神记》载:“怪异如此,救族不暇,何能致望于所不图?此相饶耳”()。
补充说明:该词多用于古典文学语境,现代口语中已较少使用。建议结合《汉语大词典》等权威工具书或古诗文注释进一步理解具体语境中的语义差异。
相饶是一个汉字词,由“相”和“饶”两个字组成。这个词的意思是互相宽容、互相容忍。
“相”字的部首是“目”,它的笔画是9画;“饶”字的部首是“饣”,它的笔画是10画。
相饶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周易·乾卦》中,其中一句话是“君子以相饶乎民”。在繁体中,相饶的写法为“相饒”。
在古代,相饶的写法略有不同。相字在《说文解字》中的写法为“目木”,而饶字的写法则是“人饣月”。
1. 教育的目的是要让孩子们学会相饶与包容。
2. 在家庭中,相互相饶是家人之间的基本准则。
组词:相互饶恕、互相饶恕。
近义词:宽容、体谅、忍让。
反义词:执著、固执、纠缠。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