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户册的意思、门户册的详细解释
门户册的解释
方言。即户口簿。 克非 《春潮急》六:“过门到这边来,大家叫我 杜大嫂 ,门户册上写的 杜刘氏 。”参见“ 户口簿 ”。
词语分解
- 门的解释 门 (門) é 建筑物的出入口,又指安装在出入口能开关的装置:门儿。门口。开门见山。 形状或作用像门的东西:电门。 途径,诀窍:门径。门道儿。 旧时指封建家族或家族的一支,现亦指一般的家庭:门第。门风
- 户册的解释 门匾。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小学》:“户册者,署门户之文也。” 元 袁桷 《素轩赋》:“揭嘉名於户册兮,振白首以莫忒。”
专业解析
"门户册"的汉语词典释义与考析
"门户册"一词在权威的现代汉语工具书中未被单独收录为固定词条(如《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辞海》(第七版)上海辞书出版社均无收录)。其含义需结合字义与历史语境进行解析:
一、字义分解与核心概念
- 门户:
- 本义指房屋的出入口(门与户),引申为家庭、家族或派别(如"门第""门派")。《现代汉语词典》释"门户"有"门第;家庭"义项。
- 在传统社会管理中,常指承担赋役的基本单位(如"户")。
- 册:
- 本义指编串好的竹简,后指簿籍、文书、名册。《说文解字》释"册"为"符命也。诸侯进受于王也。象其札一长一短,中有二编之形。"《现代汉语词典》释为"册子"、"皇帝封爵的命令"。
二、"门户册"的可能含义与历史语境
综合字义,"门户册"最可能指:
- 户籍或赋役登记册:在特定历史时期(如明清),官府为管理人口、征收赋税、摊派徭役,会按"户"(即"门户")为单位编制名册,记录户主、丁口、田产等信息。此类册籍是基层治理的核心文件。例如,明代黄册制度中,以"户"为单位的登记册即属此类性质(参考《明史·食货志》、《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梁方仲著)。
- 宗族或行会的成员名册:在宗族组织或行业团体(如"门户"指代特定群体)内部,可能用于记录成员姓名、辈分、职责或会籍的簿册。
- 特定派别的名录或档案:在宗教、武林、学术等存在派系分野的领域,可能指记录本派人员、传承或重要事件的内部文档。
三、使用提示
"门户册"并非现代汉语常用词汇,其具体含义高度依赖上下文。若在古籍、地方文献或特定领域文本中出现,需结合具体时代背景、文本性质(如官方文书、族谱、行规)进行精确解读。用户若遇此词,建议核查原始出处或咨询相关领域的史学、文献学专家(如参考《中国历史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相关词条释义)。
主要参考来源:
-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商务印书馆。(权威语文工具书,提供"门户"、"册"标准释义)
- 《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梁方仲著,中华书局。(经典经济史著作,详述古代户籍赋役制度)
- 《明史·食货志》,中华书局点校本。(正史文献,记载明代赋役黄册制度)
- 《中国历史大辞典》,郑天挺、谭其骧等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权威历史专科辞典,提供相关制度背景)
网络扩展解释
“门户册”是一个方言词汇,具体含义及背景如下:
-
基本释义
指户口簿,即记录家庭成员户籍信息的官方文件。该词常见于方言使用中,并非现代标准汉语的通用表述。
-
方言背景与用法
主要在特定地区(如四川等西南官话区)使用。例如,作家克非在小说《春潮急》中写道:“门户册上写的杜刘氏”,此处“门户册”即户口簿,反映了该词在方言中的实际应用。
-
相关延伸
部分资料将其归类为“旧时民间对户籍档案的俗称”,可能与历史户籍管理制度相关,但现有资料未详细说明具体地域或时期。
该词属于地域性口语表达,若需正式使用,建议采用“户口簿”等标准词汇。以上信息综合自多个来源,但因资料来源权威性较低,可进一步查阅地方志或语言学文献确认细节。
别人正在浏览...
阿育帝白开水比长不尘朝社城堡秤鈎惩膺逞愿弛担褫衿纯音楚重当轴处中谛观地隧法兰西吠犬非圣服装櫜兜歌风亭长冠玉龟莼孤士黑盐狠命画服忽怳见天见地襟抱九奏居常谅阴六宇乱无象旅舍茅茹绵里针迷或慜顾民无信不立南阮瓯粤奇律日加睿性三脚两步山囚食不裹腹疏慢缩頞贪夫徇财田犬调理蹄趹通穆头叶渭河闻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