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玉的意思、冠玉的详细解释
冠玉的解释
(1).装饰帽子的美玉。《史记·陈丞相世家》:“ 絳侯 灌婴 等咸谗 陈平 曰:‘ 平 虽美丈夫,如冠玉耳,其中未必有也。’” 裴駰 集解引《汉书音义》:“饰冠以玉,光好外见,中非所有。”
(2).形容男子的美貌。《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 钱青 端坐轿中,美如冠玉,无不喝采。” 清 孙枝蔚 《无题次彭骏孙王贻上韵》之三:“年少姿容如冠玉,新人手爪可弹棋。”
(3).指美男子。 清 徐士俊 《<奈何天>总评》:“ 韩解元 抱怜香之素志,具冠玉之清标。”
词语分解
- 冠的解释 冠 ā 帽子:衣冠。冠戴。冠盖(古代官吏的帽子和车盖,借指官吏)。衣冠楚楚。 形状像帽子或在顶上的东西:冠子。鸡冠。树冠。冠状动脉。 冠 à 把帽子戴在头上:沐猴而冠。 超出众人,居第一位:冠军。
- 玉的解释 玉 ù 石头的一种,质细而坚硬,有光泽,略透明,可雕琢成工艺品:玉石。玉器。玉玺(君主的玉印)。抛砖引玉。金玉良言。玉不琢,不成器。 美,尊贵的,敬辞:玉泉。玉液(美酒)。玉言。玉姿。玉照(敬称别人的
专业解析
冠玉,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三层含义:
-
本义:装饰帽子的美玉
- 指古代贵族男子所戴冠冕上镶嵌的玉石饰品。古人以玉为德行的象征,冠玉是身份地位和品格的装饰物。来源:《汉语大词典》释“冠玉”为“装饰在帽子上的玉”。
-
引申义:比喻美貌男子
- 源于汉代。《史记·陈丞相世家》记载,汉高祖刘邦评价陈平:“平虽美丈夫,如冠玉耳,其中未必有也。”这里“冠玉”形容陈平容貌俊美,如同帽子上装饰的美玉般光彩照人。后世常用“冠玉”或“美如冠玉”形容男子容貌出众、仪表堂堂。来源:《史记·陈丞相世家》原文记载及历代注疏(如《史记索隐》)。
-
转义:比喻外表华美而内里空虚(略带贬义)
- 同样源于《史记·陈丞相世家》中刘邦的评价。刘邦在称赞陈平外貌俊美(“美如冠玉”)后,紧接着说“其中未必有也”,意指其内在才能或品质可能并不如其外表那样完美。因此,“冠玉”有时也隐含了“徒有其表”、“虚有其表”的意味。来源:《史记·陈丞相世家》原文语境及后世文学评论(如清代王鸣盛《十七史商榷》对陈平的评价分析)。
补充说明:
- “玉”的象征: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玉象征着纯洁、温润、高贵等美德。“冠玉”之“玉”即取其美好、珍贵的意象。
- 服饰制度: 古代冠冕制度严格,不同等级、场合所戴冠冕及镶嵌玉石的数量、种类有明确规定,冠玉是礼制的一部分。来源:历代《舆服志》(如《后汉书·舆服志》)对冠冕制度的记载。
网络扩展解释
“冠玉”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guān yù(注意“冠”不读作guàn),主要包含以下含义及文化背景:
一、基本含义
-
装饰帽子的美玉
指古代贵族或达官显贵在冠帽上镶嵌的玉饰,象征身份尊贵。这类玉饰也被称为“帽正”,流行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清末民初。
-
形容男子容貌俊美
如《史记·陈丞相世家》记载:“平虽美丈夫,如冠玉耳,其中未必有也。”,意指外表光鲜如冠玉,但内在未必有真才实学。
-
代指美男子
如《幼学琼林》中“貌美曰冠玉”,直接以“冠玉”比喻俊秀的男子。
二、历史与文化演变
- 起源:作为帽饰的“冠玉”起源于新石器时代,历经商周至明清,成为身份象征。
- 语义扩展:汉代起,因美玉的光润特质与男子俊美容貌的关联,“冠玉”逐渐衍生出形容外貌的比喻义。
- 文学应用:常见于古典文学,如《醒世恒言》描述“钱青美如冠玉”,凸显角色仪态风度。
三、造句示例
- 形容外貌
“只见他剑眉星目,面如冠玉,温文尔雅。”
- 代指美男子
“前世,他是天界上仙,美如冠玉,绝代风华。”
四、其他相关
- 名字寓意:现代取名中,“冠玉”结合“冠”(象征尊贵)与“玉”(象征品德),寓意意志坚定、品行高洁。
- 易混读音:需注意“冠”在此词中读guān(第一声),而非“冠军”中的guàn。
“冠玉”从最初的帽饰,演变为对男子俊美外貌的赞誉,兼具物质与审美的双重文化内涵。其历史跨度长,文学应用广泛,是汉语中兼具实用与诗意的典型词汇。
别人正在浏览...
百折不屈杯箸濒危佛头著粪不絶如缕卜室踩高竿裁慎参军戏惨然成亲车辕斥苦黜否纯净物淳至出虚恭打夹帐单茕吊装俄刻飞身腹咏浮月馆室寡信豪心鸿体回合绞纷解祀揫敛眷顾开船老成练达牢九老友乐恺两七礼陈买补蛮纸明糚珉玒平头百姓披述裒率倾角苫块煽乱神岳实谱谇辱图史翁母问缣游虾酣相隋鲜朗下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