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茅茹的意思、茅茹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茅茹的解释

茅根相牵连貌。喻同类事物之相互牵引。《易·泰》:“拔茅茹,以其汇,征吉。” 王弼 注:“茅之为物,拔其根而相牵引者也。茹,相牵引之貌也。” 宋 梅尧臣 《次韵和韩子华内翰于王右丞家移红薇子种学士院》:“此地结根千万岁,联华荣莫比茅茹。” 元 揭傒斯 《得程翰林扬州消息》诗:“自顾匪茅茹,委跡任空墻。”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茅茹(máo rú)是古代汉语中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源于《周易》卦象的哲学阐释,后引申为事物相互牵连或贤者相互引荐的象征。以下是详细解析:


一、字义溯源

  1. 单字释义

    • 茅:指白茅,多年生草本植物,古代常用于祭祀或占卜。《说文解字》释为“菅也”,象征洁净与连通天地。
    • 茹:本义为“根茎相牵引”,《说文》注“茹,饮马也”,后引申为根系牵连、相互关联的状态。

      来源:《说文解字注》(清代段玉裁)

  2. 复合词形成

    “茅茹”首见于《周易·泰卦》:“拔茅茹,以其汇。”王弼注:“茅之为物,拔其根而相牵引者也。”指拔茅草时根系连带而起,喻事物相互关联。

    来源:《周易正义》(唐代孔颖达疏)


二、哲学与文学引申义

  1. 《周易》中的象征意义

    《泰卦》以“拔茅茹”比喻君子引荐同道,如程颐《周易程氏传》所言:“贤者进,则同类皆进,若茅之根相牵连也。”强调群体共进的关联性。

    来源:《周易程氏传》(宋代程颐)

  2. 文学化应用

    后世文人借“茅茹”表达命运相连或贤者相携,如明代王夫之《周易外传》:“君子汇征,茅茹无咎。”暗喻志士同心协力。

    来源:《船山全书》(王夫之文集)


三、权威词典释义


四、文化典故

《周易·泰卦》的“拔茅茹”典故成为历代政治哲学的重要隐喻。如司马光《资治通鉴》评唐代党争时,以“茅茹丛生”暗讽官员结党,体现词义的历史延展性。

来源:《资治通鉴·唐纪》(司马光)


参考文献原文来源

  1. 《说文解字注》(段玉裁,清)
  2. 《周易正义》(孔颖达,唐)
  3. 《周易程氏传》(程颐,宋)
  4. 《船山全书》(王夫之,明)
  5.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
  6. 《古代汉语词典》(中华书局)
  7. 《资治通鉴》(司马光,宋)

网络扩展解释

“茅茹”是一个源自古代汉语的词汇,其含义和用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基本释义

“茅茹”指茅草根相互牵连的形态,字面描述白茅(一种草本植物)的根系盘结相连的状态。例如《易经·泰卦》中提到“拔茅茹,以其汇”,即通过拔一根茅草根带动其他相连的根。

2.比喻义

在文学和哲学中,它常被比喻同类事物或人物之间的相互牵引、关联。如《周易》王弼注:“茅之为物,拔其根而相牵引者也”,强调事物间的内在联系。后世也引申为人才或群体间的相互引荐,如宋代梅尧臣诗中用“联华荣莫比茅茹”形容人才荟萃。

3.文化出处

4.总结

“茅茹”既是自然现象的客观描述,也是古代哲学中“物以类聚”思想的具象化表达,后扩展至社会关系领域,成为关联、牵引的经典隐喻。

如需更完整的例句或历史演变,可参考(高权威性来源)及、4中的古籍解析。

别人正在浏览...

不昧材彦陈言肤词赤城侈恩席宠黜放春申君楚云湘雨簇拍定住敌伪对顶角堕斁放二四傅弼覆议攻占泸定桥怪论刮絶光车骏马鹤企鹤衣虎殿贱室镜华进驾畸穷旧址缉熙恐慑六枳峦头绿灯率率旅琐摹索孽障排骨偏畸汽锤蛩蛩巨虚辁朴蓐医赛马三神山山菜扇扉上行手本社翁雨食鸡肋失民使効疏浚四裴苔痕庭芜兔窟外科无晓夜小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