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下掾的意思、门下掾的详细解释
门下掾的解释
汉 代州郡长官自己选荐的属吏。因常居门下,故称。《东观汉记·吴良传》:“ 良 时跪曰:‘门下掾諂佞,明府勿受其觴。’”《后汉书·公孙述传》:“后父 仁 为 河南 都尉,而 述 补 清水 长。 仁 以 述 年少,遣门下掾随之官。” 李贤 注:“州郡有掾,皆自辟除之,常居门下,故以为号。”《资治通鉴·汉明帝永平十四年》:“门下掾 陆续 。” 胡三省 注:“门下掾,在郡门下总録众事。”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五·万岁》:“《东观记》曰:‘门下掾 王望 ,諂称太守功德,掾史皆称万岁。’”
词语分解
- 门的解释 门 (門) é 建筑物的出入口,又指安装在出入口能开关的装置:门儿。门口。开门见山。 形状或作用像门的东西:电门。 途径,诀窍:门径。门道儿。 旧时指封建家族或家族的一支,现亦指一般的家庭:门第。门风
专业解析
门下掾是中国古代官职名称,特指汉代及魏晋时期郡太守或州牧自辟的属吏,在府衙内负责文书处理、辅佐长官处理日常政务,地位次于功曹、主簿等高级属官。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三方面解析:
一、字义与官职性质
- “门下”:指在长官府邸(“门”)内当值,属近侍、幕僚性质,区别于外派的地方官吏。
- “掾”(yuàn):原意为佐助,后成为汉魏时期各级长官自行征辟的属吏通称,如“曹掾”“狱掾”等。“门下掾”即直属长官、在府内办公的佐吏。
二、职责与地位
- 文书机要:负责起草、誊录公文,管理档案,是长官处理政务的重要文书助手。
- 参谋辅佐:参与商议政事,提供建议,协助长官处理日常行政事务,相当于幕僚。
- 层级定位:在郡府属吏体系中,“门下掾”通常与“门下督”“门下贼曹”等同属“门下”类属吏,地位低于“功曹”(主管人事)、“主簿”(主管文书机要)等“纲纪”大吏,但因其亲近长官,亦有影响力。
三、历史背景与演变
- 起源与盛行:该职多见于汉代郡国守相及州牧刺史的属官系统,是长官自行辟除(而非朝廷任命)的“私属吏”之一,体现了汉代地方长官的用人自主权。
- 后续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仍有类似设置,但随着中央集权加强和官制演变,其名称与职能逐渐被其他职位取代或吸收。
权威参考来源:
-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年。 “门下掾”词条释义。
-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14年。 “掾”“门下”相关释义及官职说明。
- 白钢主编《中国政治制度通史》(秦汉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 对汉代地方属吏制度的系统论述。
网络扩展解释
“门下掾”是汉代的一种官职,具体解释如下:
1.基本定义
门下掾是汉代州郡长官自行选任的属吏,因常驻于长官府邸门下处理事务而得名。其名称中“掾”指佐助官吏,整体含义强调在长官门下任职并协助处理政务。
2.职责与特点
- 选任方式:由州郡长官直接选拔,属于地方行政体系中的重要属官。
- 工作内容:负责总领郡内各类事务,如文书处理、协调沟通等,类似行政总管。
- 地位意义:该职位体现了汉代地方长官的用人自主权,也反映了“学仕结合”的传统,任职者需兼具学识与实践能力。
3.历史记载与实例
- 《后汉书·公孙述传》记载,公孙述任清水县长时,其父曾派门下掾随行辅佐。
- 东汉吴良曾批评门下掾谄媚,侧面反映其接近权力核心的特点。
4.相关延伸
“门下掾”有时与“门下史”混用,两者职能相近,均属长官近侍属官。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案例或文献出处,可查阅《后汉书》《东观汉记》等史料。
别人正在浏览...
安卓白开水白首同归扳对暴熭彬炳碧氏不可动摇补品不穷财迷心窍吃请楚客词冬冬断阙二腊反往粉面朱唇刚很龟虫贵妾锅伙汉国汉阴诮旱菑呵斥横眉冷对千夫指红烛呼庚癸互结机件京报连登黄甲金锣鸡絮祭醊絶险揩油水卡其可可克臻量鼓两头纤纤例行公事露馅儿木钉捻接缲藉弃投热狗尚犹仕女班头世职顺递四川大学逃越褪淡乌鱼咸浸浸咸阳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