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晋 潘岳 《金谷集作诗》:“春荣谁不慕,岁寒良独希;投分寄石友,白首同所归。”原谓友谊坚贞,至老不变。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仇隙》:“ 孙秀 既恨 石崇 不与 緑珠 ,又憾 潘岳 昔遇之不以礼……收 石崇 、 欧阳坚石 ( 欧阳建 ),同日收 岳 。 石 先送市,亦不相知。 潘 后至, 石 谓 潘 曰:‘ 安仁 ,卿亦復尔邪?’ 潘 曰:‘可谓白首同所归。’”当时以为 潘 诗适成其谶。后转指年龄皆老而同时死亡。 唐 白居易 《九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感事而作》诗:“当君白首同归日,是我青山独往时。”
“白首同归”是汉语中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成语,其意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本义与出处 该成语原指“到年老时仍保持共同志向”,典出《晋书·潘岳传》。据记载,西晋文学家潘岳与友人石崇因政治斗争被处决,临刑前潘岳感叹“白首同所归”,暗含两人虽结局惨烈,但一生志趣相投。《晋书》作为二十四史之一,其记载具有权威史学价值。
二、引申义与用法 在现代汉语中,该成语衍生出三层含义:
三、文化内涵考证 《世说新语·仇隙》对此典故有详细记载,南朝刘孝标注引《晋阳秋》时特别强调其“始协垂髫之好,终厉迎霜之操”的深层意蕴,揭示成语包含的时间维度与道德坚守双重内涵。
四、现代语言应用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将其列为常用成语,标注为褒义词,多用于文学创作、历史评述等领域。语言学家王力在《古代汉语》中特别指出,该成语的语义演变反映了汉语词汇从具象到抽象的发展规律。
白首同归是一个源于历史典故的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本义
指友谊坚贞不渝,即使到年老白发时依然志趣相投。出自晋代潘岳《金谷集作诗》的“投分寄石友,白首同所归”。
引申义
后多用于表示两位老人同时去世,含共同走完人生之意。如白居易诗句“当君白首同归日,是我青山独往时”即为此意。
潘岳与石崇的预言
西晋时期,潘岳(字安仁)与石崇为挚友。潘岳曾写诗“白首同所归”赠石崇。后二人因得罪权臣孙秀,同日被处死,此诗竟成谶语。
《世说新语》记载
南朝《世说新语·仇隙》详细记载了两人被害经过。行刑时,石崇问潘岳:“你怎也如此结局?”潘岳答:“可谓白首同归。”
该成语现代多用于文学或正式语境,日常口语较少使用。其双重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避免歧义。
安于泰山奥窍八面锋宝蜡薄落褊迫熛烬比肩而事箥箩藏机嘲喧成千成万持养绸纹纸创巨传帖楚客皴剥打扫點頭东平费话逢人说项付能公使钱悹悹棺函黑厮回轩踖藉吉验刻线来文劳劬龙窟緑图满面红光美政闷叹描绘内府平乘潜款奇賌青妓商山四翁山州绍承失日顺谏私雠铜黛同器脱膊挽赁稳丽文廕乡曲宪籍销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