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亦作"絶崄"。2.犹极险。亦指极险之处。3.越过险阻。
亦作“绝嶮”。1.犹极险。亦指极险之处。《诗·小雅·正月》:“终踰絶险,曾是不意。”《后汉书·文苑传下·赵壹》:“虽欲竭诚而尽忠,路絶嶮而靡缘。”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漾水》:“西去 大剑 三十里,连山絶险,飞阁通衢,故谓之 剑阁 也。” 唐 韩愈 《应科目时与人书》:“无高山大陵,旷途絶险,为之关隔也。”
2.越过险阻。《慎子·威德》:“絶险歷远者,不慢於御。”《史记·刺客列传》:“乡使 政 诚知其姊无濡忍之志,不重暴骸之难,必絶险千里以列其名,姊弟俱僇於 韩 市者,亦未必敢以身许 严仲子 也。”
“絶险”是“绝险”的繁体写法,在汉语中属于复合词,其含义可从构词结构和历史用例两个层面解析。
本义
“绝”有“断绝”“极尽”之义,“险”指地势险要、危险之处。二字组合表示“极险要之地”,多用于描述山川关隘的险峻地势。例如《汉书·地理志》中记载“绝险之地,兵家必争”,强调地形对军事防御的重要性。
引申义
在文学语境中,“绝险”可引申为极端危险的情境或事物。清代学者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提及:“凡言绝者,皆穷极之辞”,结合“险”的危殆含义,可理解为“穷尽险境”。
现代用法
当代《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将“绝险”标注为书面语,释义包含双重指向:
权威参考
“絶险”(jué xiǎn)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方面解析:
极险之地
指极其险要或危险的地方,如“连山絶险”形容山势连绵险峻。
例句:《后汉书·文苑传》中“路絶嶮而靡缘”,即描述险阻难行的道路。
越过险阻
作为动词时,表示跨越险要地形或克服重大困难。如《慎子·威德》提到“絶险歷远者,不慢於御”,强调驾驭者在险境中需谨慎。
异体与演变
该词亦写作“绝嶮”,属于古汉语中的异体字用法。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古籍原文或例句,可参考《水经注》《后汉书》等文献。
爆眼璧人婵娟子齿危发秀雌雄树殿最雕鎸地椒滴脩都速对转咢布法鼓繁绣缝绽佛草敷蘂改正黑历黑缁缁华凈谎花篁笋鉴寐荐绅疾风扫秋叶惊恠矜迈饥殍酒钩楷正康娱可人诳饰悃悰来复日廫廓六宅使卖嘴皮子骂讥密茂摩天楼排山压卵遣兵调将钱垛期牛勤务兵屈眴戎落稍逊一筹设熬势要双瞳剪水庶龟偷浅惟肖惟妙相吵陷刻箫侣萧相下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