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蒙鸿的意思、蒙鸿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蒙鸿的解释

迷迷糊糊的样子。 宋 辛弃疾 《水调歌头·元日投宿博山寺》词:“有时三盏两盏,淡酒醉蒙鸿。”


濛鴻:1.混沌貌。 三国 魏 宋均 《春秋命历序》:“濛鸿萌兆,浑浑混混。” 南朝 梁 江淹 《丹砂可学赋》:“出湎泣而遐騖,贯濛鸿而上厉。” 唐 韩愈 《元和圣德诗》:“瀆鬼濛鸿,岳祗嶪峩。” 许地山 《缀网劳蛛》:“咄咄,贪得而无智的小虫!自而今回溯到濛鸿。”

(2).谓酒醉貌。 宋 辛弃疾 《水调歌头》词:“有时三盏两盏,淡酒醉濛鸿。”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蒙鸿”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哲学意蕴的古典词汇,主要用于描述宇宙初开时混沌未分的状态。该词由“蒙”(覆盖、不明)与“鸿”(宏大、深远)构成,组合后引申为天地未形、元气混茫的原始意象,常见于道家典籍与古代文献中。

从语义学角度看,《庄子·在宥》曾载“云将东游,过扶摇之枝而适遭鸿蒙”,其中“鸿蒙”与“蒙鸿”为同源词,均指宇宙初始的混沌元气。唐代司马贞《史记索隐》进一步阐释:“蒙鸿,谓元气也”,强调其作为万物本原的属性。宋代文人诗词中亦可见“蒙鸿一气分清浊”等表述,用于描绘自然创生的过程。现代《汉语大词典》将其定义为“古人指天地未分前的混沌之气”,列为书面语中的历史词条。

网络扩展解释

“蒙鸿”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主要可从以下两方面理解:

一、基本释义

  1. 混沌貌
    指宇宙未开时的模糊状态,常用于形容自然或事物初始阶段的朦胧、混浊之态。例如三国魏宋均《春秋命历序》提到“濛鸿萌兆,浑浑混混”,南朝江淹的赋文中也以“濛鸿”描绘混沌景象。

  2. 酒醉貌
    形容人饮酒后神志不清、迷迷糊糊的状态。宋代辛弃疾在《水调歌头·元日投宿博山寺》中写道:“有时三盏两盏,淡酒醉蒙鸿”,即以“蒙鸿”刻画醉态。

二、用法与延伸

三、例句参考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文献出处,可参考汉典、诗词类权威平台。

别人正在浏览...

安车蒲轮宝马香车禀呈禀议参潭畅怀楚田打粗大间歇泉低调东翻西倒黩贿盹困覩事泛泛放下包袱非非想跗萼连晖乖牾和逊画圣混瀁火攻胡言乱语匠化暨罗女蹻履口达乐道安命冷情理事六喻緑茗迷淡明戒男钱能鄙鲵鱙牛粪跑外轻凉清凉居趋末认实三釜养扇风点火上层建筑赏善罸否食火鸡朔政肆掠松墙塔座填字谜佻巧外治围魏救赵屋漏无征不信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