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围魏救赵的意思、围魏救赵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围魏救赵的解释

[besiege Wei to rescure Zhao—relieve the besieged by besieging the base of the besiegers] 战国时,魏国围攻赵国都城,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国乘魏国空虚,发兵攻魏,魏军回救本国,齐军乘其疲惫,在桂陵(今山东菏泽)大败魏军,赵国因而解围。后来用“围魏救赵”来指类似的作战方法

详细解释

战国 时(公元前353年) 魏国 围攻 赵国 都城 邯郸 。 赵国 求救于 齐国 。 齐 将 田忌 、 孙膑 率军救 赵 ,趁 魏国 都城兵力空虚,引兵直攻 魏国 。 魏 军回救, 齐 军乘其疲惫,于中途大败 魏 军,遂解 赵 围。事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此种战略后来常为兵家所采用,称为“围魏救赵”法。《三国演义》第三十回:“ 曹 军劫粮, 曹操 必然亲往; 操 既自出,寨心空虚,可纵兵先击 曹操 之寨; 操 闻之,必速还;此 孙臏 ‘围 魏 救 赵 ’之计也。”《水浒传》第六6*四回:“倘用‘围 魏 救 赵 ’之计,且不来解此处之危,反去取我 梁山 大寨,此是必然之理。”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围魏救赵汉语 快速查询。

网络扩展解释

“围魏救赵”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军事策略,也是《三十六计》中的经典战术之一。其核心思想是通过攻击敌人的要害或后方,迫使对方放弃原有攻势,从而化解己方危机。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解释这一成语:

一、历史背景与典故

公元前354年,魏国大将庞涓率军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援。齐国派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军师救援。孙膑提出“避实击虚”的策略,不直接救援邯郸,而是直扑魏国都城大梁(今河南开封),迫使庞涓回师救援。齐军途中在桂陵设伏,大败魏军,成功解赵国之围。

二、战略思想解析

  1. 避实就虚:避开敌方主力(魏国攻赵军队),攻击其薄弱环节(魏国空虚的都城)。
  2. 以攻为守:通过主动进攻实现防御目的,化被动为主动。
  3. 心理战术:利用敌方对核心利益的重视,迫使其决策受制于己方行动。

三、延伸意义与应用

四、文化影响

该典故被载入《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并衍生为成语和兵法术语,体现了中国古代“上兵伐谋”的智慧。现代仍广泛应用于战略管理、危机处理等领域,强调通过间接手段达成目标。


如需了解具体战役细节或更多历史背景,可查阅《史记》或权威军事史料(参考、4、9)。

网络扩展解释二

围魏救赵的含义

《围魏救赵》是一个成语,意为在战争中围攻敌方强大势力的同时,施以援助被压迫的弱小势力。

拆分部首和笔画

拆分部首:囗魏救赵

笔画:围(6画)魏(11画)救(12画)赵(11画)

来源

《围魏救赵》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国战国时期的历史事件。赵国面临魏国的强大威胁,而战国七雄中,只有秦国拥有足够的实力来对抗魏国。因此,赵国请求秦国的帮助,希望能够通过合作来抵抗魏国的侵略。秦昭襄王接受了赵国的请求,并发动了一场战争,最终成功围攻魏国并救援了赵国,使得赵国得以保全。

繁体

繁体字:圍魏救趙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原本的写法可能会有一些差异。然而,我无法为你提供准确的古代汉字写法信息,因为我当前的数据库只包含现代汉字的信息。希望你能理解。

例句

1. 在商业竞争中,围魏救赵的策略通常会被用来保护自身利益。

2. 在团队中,大家需要团结合作,展现出围魏救赵的精神,才能取得成功。

组词

1. 围攻:对某个目标进行集中攻击。

2. 救济:给予帮助和援助,解决困难。

3. 赵国: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的一国,现在的河北省一带地区。

近义词

1. 团结一致

2. 攜手同心

反义词

放任自流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