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无征不信的意思、无征不信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无征不信的解释

没有验证的事不可相信。《礼记·中庸》:“上焉者虽善无徵,无徵不信,不信民弗从。” 郑玄 注:“徵,或为证。” 明 李贽 《复宋太守书》:“且无徵不信久矣,苟不取陈语以相证,恐听者益骇愕。故凡论説,必据经引传,亦不得已耳。” 郭沫若 《十批判书·孔墨的批判》:“所谓 夏 礼、 殷 礼都已文献无征,‘无征不信’,故他重视的是‘郁郁乎文哉’的 周 礼。”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无征不信”是一个源自古代典籍的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结合多个权威来源综合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二、出处与背景

  1. 古籍来源
    出自《礼记·中庸》:“上焉者,虽善无征,无征不信,不信民弗从。”
    意为:居于上位者的主张若缺乏验证,民众便不会信服和遵从。

  2. 现代引用
    郭沫若在《十批判书·孔墨的批判》中,以此成语说明夏礼、殷礼因“文献无征”而难以考证,故周礼更受重视。


三、结构与用法


四、近义与反义


“无征不信”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实证的重视,提醒人们对待言论或观点时需以证据为基础,避免盲从。其权威解释可参考《礼记》及相关学术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无征不信的意思

《无征不信》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没有任何迹象是不能相信的。

拆分部首和笔画

《无征不信》的拆分部首是“目”和“言”,它的总笔画数为20画。

来源

《无征不信》最早出自《晋书·范阳孟氏传》:“凡言不以据者举之,无征不信。”意思是说,凡是说话时没有据可凭的,没有任何迹象可以证明的,都是不可信的。

繁体

《无征不信》的繁体写法为「無征不信」。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可能稍有不同,但基本结构和意思是相同的。

例句

他之前从未有过任何负面的行为,所以我无征不信他会做出这种事情。

组词

信以为真、征信、确凿无疑

近义词

无迹可封、无证不信

反义词

有征有据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