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 赏善罚恶 ”。
“赏善罸否”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shǎng shàn fá fǒu,其核心含义是“奖励善行,惩罚恶行”,与“赏善罚恶”同义。以下是详细解释:
该成语最早见于《隶释·汉平都相蒋君碑》中的“赏善罚否,宽猛协中”,意为通过赏罚分明的措施实现治理的平衡。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例句或历史典故,可参考《汉典》等权威词典。
赏善罚否,是中国的一个成语,旨在奖励善行和惩罚恶行。这个成语由四个汉字组成,拆分部首依次为贝、人、口、止,笔画分别为7、2、4、4。
据考证,赏善罚否一词最早出自中国明代的文学著作《二刻拍案惊奇》,原书是一个推理小说集,而赏善罚否是其中的一个故事。后来,人们根据故事的内涵逐渐将其泛指为奖励善行、惩罚恶行。
赏善罚否也有其繁体字形式,为「賞善罰否」。繁体字常用于台湾、香港等地的书写。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赏善罚否的古书写形式为「賞善罰否」。
以下是赏善罚否在句子中的例句:
1. 不论是家庭、学校还是社会,赏善罚否都是维护秩序、促进进步的重要手段。
2. 古人说过:“赏善罚否,乃立国之大法。”
与赏善罚否相关的组词有:
1. 赏善:奖励善行。
2. 罚否:惩罚恶行。
3. 赏善罚恶:奖励善行、惩罚恶行。
近义词为奖罚分明、善罚俱行。
反义词为任善放恶、左右逢源。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