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车蒲轮的意思、安车蒲轮的详细解释
安车蒲轮的解释
安车的轮子用蒲草包裹,以防颠簸。用以迎送德高望重的人,表示优礼。《汉书·武帝纪》:“遣使者安车蒲轮,束帛加璧,徵 鲁申公 。” 颜师古 注:“以蒲裹轮,取其安也。”亦作“ 安车輭轮 ”。《后汉书·明帝纪》:“尊事三老,兄事五更,安车輭轮,供绥执綬。” 李贤 注:“安车,坐乘之车;輭轮,以蒲裹轮。”
词语分解
- 安车的解释 古代可以坐乘的小车。古车立乘,此为坐乘,故称安车。供年老的高级官员及贵妇人乘用。高官告老还乡或徵召有重望的人,往往赐乘安车。安车多用一马,礼尊者则用四马。《周礼·春官·巾车》:“安车,彫面鷖总,皆有容
- 蒲轮的解释 指用蒲草裹轮的车子。转动时震动较小。古时常用于封禅或迎接贤士,以示礼敬。《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始以蒲轮迎 枚生 ,见 主父 而叹息。”《汉书·武帝纪》:“遣使者安车蒲轮,束帛加璧,徵 鲁 申公
网络扩展解释
“安车蒲轮”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的成语,主要描述古代帝王礼遇贤能之士的仪式性车驾,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综合解析:
1.字面释义
- 安车:指舒适平稳的马车,专供德高望重者乘坐。
- 蒲轮:用蒲草(一种柔软植物)包裹车轮,以减少颠簸。古代实木车轮在崎岖路面上行驶时震动较大,蒲草包裹可显著提升减震效果,使乘车更加安稳。
2.历史背景与出处
- 该成语最早见于《汉书·武帝纪》,记载汉武帝派遣使者“安车蒲轮,束帛加壁”征召儒生申公,以示对贤士的敬重。
- 另有文献(如《左传·宣公十五年》)提到类似典故,但主流考证仍以《汉书》记载为源。
3.功能与象征意义
- 实用性:蒲草包裹车轮可缓解颠簸,适应长途或复杂路况,保护年长或体弱的贤者。
- 礼仪性:作为古代最高礼遇之一,象征帝王对人才的渴求和尊重,常见于征召隐士、学者或重臣的场景。
4.文化延伸
- 后世用“安车蒲轮”比喻尊贤重道的行为,如明代张岱在《寿周霞城八十》中以“申公待聘,安车蒲轮”赞颂礼遇长者的美德。
- 该成语也反映古代交通技术与社会礼制的结合,凸显“以人为本”的传统治理理念。
“安车蒲轮”不仅是一种古代交通工具的改良设计,更是中华文化中尊师重道、礼贤下士精神的具象化表达,其历史渊源和象征意义在文献中具有高度一致性。如需进一步考证细节,可参考《汉书》原文或权威历史研究资料。
网络扩展解释二
《安车蒲轮》的意思
《安车蒲轮》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安全运行的车辆或机械设备。它常用来形容交通工具或机械在运行中平稳、安全的状态。
拆分部首和笔画
《安车蒲轮》这个词的部首是车(chē),包含了七画。
其中,“安”由宀(mián)部和女(nǚ)部组成,共有六画。
“蒲”由艹(cǎo)部和甫(fǔ)部组成,共有十画。
“轮”由车(chē)部和仑(lún)部组成,共有十一画。
来源和繁体
《安车蒲轮》这个成语的来源已经无法考证。它的繁体字是「安車蒲輪」。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方式与现代有所不同。《安车蒲轮》在古时的汉字写法为「安車蒲輪」。
例句
1. 这辆汽车的轮胎非常结实,确保了车辆的安车蒲轮。
2. 出门前一定要检查自行车的安车蒲轮,确保骑行的安全。
组词
安全、轮胎、车辆、蒲公英等。
近义词
安稳、平稳、顺利。
反义词
不稳、危险、故障。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