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 代初期军政合一的基层政权单位。亦用作该基层政权单位的武官名。《金史·太祖纪》:“﹝ 收国 二年五月﹞詔除 辽 法,省税赋,置猛安谋克一如本朝之制。”《金史·循吏传序》:“ 太祖 命三百户为谋克,十谋克为猛安,一如郡县置吏之法。”《金史·兵志》:“ 金 之初年,诸部之民无它徭役,壮者皆兵……其部长曰孛堇,行兵则称曰猛安、谋克,从其多寡以为号,猛安者千夫长也,谋克者百夫长也。”《金史·百官志三》:“猛安,从四品,掌修理军务、训练武艺、劝课农桑。”
"猛安"是金代军政合一的基层单位,也是该制度下的官职名称。其含义可从以下五方面解析:
一、词源构成 "猛安"属音译词,源自女真语"minggan",本义为"千",《汉语大词典》指出该词直接对应"千夫长"的军事编制概念。在《金史·兵志》中记载"猛安者,千夫长也",印证其数量级特征。
二、军政职能 作为核心军事组织,每个猛安辖3000户,含10个次级单位"谋克"(百夫长)。《中国历史大辞典》记载其具备双重职能:战时为军事指挥系统,平时负责户籍管理与赋税征收。
三、历史演变 该制度始于1114年完颜阿骨打改革,《金史·太祖纪》载其"初命诸路以三百户为谋克,十谋克为猛安"。金世宗时期(1161-1189)演变为世袭军职,元代逐渐废止,部分职能融入卫所制。
四、相关词汇 • 谋克:猛安下属单位,统领300户 • 勃极烈:金初高级官职,与猛安形成军政互补体系 • 乣军:由猛安谋克统辖的边防军
五、文化意义 作为女真汉化的重要标志,《剑桥中国辽西夏金元史》强调猛安谋克制度实现了游牧军事传统与中原户籍管理的融合,这种"二元统治结构"成为金朝维系多民族统治的基础。
(主要参考文献:《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中国历史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年版;《金史》中华书局校勘本;《剑桥中国辽西夏金元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猛安”是金代女真族特有的军政合一制度中的核心概念,具体含义如下:
1. 基本定义 猛安是金朝军政合一的基层编制单位,同时也是该单位首领的官职名称。其职能涵盖军事管理、农业生产、治安维护等多方面,属于典型的“兵民一体”制度。
2. 组织结构
3. 职能演变
4. 历史影响
注:需注意该制度后期因腐化导致战斗力下降,成为金朝衰落的原因之一。
偪隘笔精捕搏布什菜羹操蹈策数耻骨当撑捣珍匪伊朝夕偾败副歌干韵耕学宫烛分烟轨蹈圭璋特达胡麻护世四天王践暴奸兰娇养嫉毁金牙咎氏酒算空解老天隔不了一层纸丽土丽则露书蒙瞀模习内羞瓢尊掊攟迁惑前家儿秋暑仁悯肉痿扫坟十不时馔特起蜩蚻挺节僮女头名推垛子退闲顽心文谈吴带当风骛驶下衡下马碑乡权小颗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