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瓢尊的意思、瓢尊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瓢尊的解释

亦作“ 瓢樽 ”。泛指酒器。 唐 刘言史 《林中独醒》诗:“晚来林沼静,独坐间瓢尊。” 宋 苏辙 《和毛君新葺囷庵船斋》:“画囊书帙堆窗案,药裹瓢樽掛壁篮。”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瓢尊"是中国古代礼器中的一种特殊酒器,其名称和形制承载着深厚的礼制文化内涵。以下从汉语词典释义、文献依据及文化功能三个维度进行详细解析:


一、字义溯源与核心释义

  1. "瓢"的本义

    指剖开葫芦制成的舀水或盛酒器具。《说文解字》释:"瓢,蠡也。从瓜,票声。"(《说文解字·卷七》)其形制源于自然匏瓜,后延伸为简易容器代称。

  2. "尊"的礼器属性

    "尊"为古代祭祀宴飨所用的盛酒器,青铜材质居多。《周礼·春官·司尊彝》载"六尊"制度,其中"瓢尊"位列其一,属裸祭(灌地降神之礼)专用器皿。

  3. 复合词释义

    瓢尊(亦作"瓢樽"):

    以天然匏瓜或仿匏瓜形制的青铜器制成的礼器,用于重大祭祀场合,象征返璞归真、崇敬自然之礼意。

    ——《周礼正义·卷二十》(清·孙诒让)


二、文献考据与形制特征

  1. 经典文献记载

    • 《周礼·春官·司尊彝》:"秋尝冬烝,裸用斝彝、黄彝,皆有舟;其朝践用两献尊,其再献用两象尊,皆有罍。……诸臣之所酢也,凡酒脩酌。" 郑玄注:"瓢尊,谓以匏为尊。"
    • 《礼记·郊特牲》:"器用陶匏,以象天地之性。" 孔颖达疏:"陶谓瓦器,匏谓酒爵。" 印证瓢尊取法自然的礼制思想。
  2. 形制与材质演变

    早期为天然匏瓜剖制,商周后出现青铜仿匏瓜造型的礼器。其特征为:

    • 器身:圆腹,无饰纹或简朴纹饰(符合"素器"礼制)
    • 器盖:多配盖,盖钮呈瓜蒂状
    • 象征:取匏瓜中空涵容之德,喻天地混沌未分之意

三、文化功能与礼制意义

  1. 祭祀等级

    属"六尊"中的次级礼器,用于四时小祭(如秋尝、冬烝),区别于宗庙大祭的牺尊、象尊。

  2. 哲学内涵

    • 尚质贵本:以天然材质体现"大礼必简"思想(《礼记·礼器》)
    • 阴阳象征:匏瓜中剖为二瓢,合则成器,暗合阴阳相济之理
  3. 历史流变

    汉代后随青铜礼器衰落,瓢尊逐渐转为陶制明器;宋代金石学兴起,其名复见于《三礼图》等文献考据。


四、权威参考文献

  1. 经典注疏:
    • [清] 孙诒让《周礼正义》
    • [唐] 孔颖达《礼记正义》
  2. 文字学专著:
    • [汉] 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点校本)
  3. 礼器研究:
    • 朱凤瀚《中国青铜器综论》(上海古籍出版社)
  4. 制度考释:
    • 杨天宇《周礼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注:因古籍原始文献无直接网络链接,建议通过权威出版社纸质书或"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ctext.org)等可信平台查证原文。)

网络扩展解释

“瓢尊”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解释主要涉及以下内容:

一、基本释义

瓢尊(拼音:piáo zūn),亦作“瓢樽”,泛指古代的酒器。这一词汇由“瓢”(舀水或盛酒的器具)和“尊/樽”(盛酒容器)组合而成,整体代指酒具。


二、引证解释

  1. 唐代诗文中的用例
    刘言史在《林中独醒》中写道:“晚来林沼静,独坐间瓢尊”,描绘了用瓢尊独自饮酒的闲适场景。
  2. 宋代文学中的扩展
    苏辙《和毛君新葺囷庵船斋》提到“药裹瓢樽掛壁篮”,将瓢樽与文人雅士的生活用具并提,体现其日常使用。

三、字义分解


四、综合释义

“瓢尊”作为合成词,既保留了“瓢”的质朴形态,又借“尊/樽”强调其作为酒器的功能,常见于唐宋诗词,多用于表现隐逸、独酌的意境。

如需更完整的文献用例或字形演变,可参考汉典等权威词典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白部百川奔竞砭剂彼等笔音惨难陈表大城市电压放大器递杯东张西觑豆萁额名法程房灵革佃桂心航图划拉滑缗狐裘蒙戎胡涂蛋脚指急彪各邦继轨静居季商辑治两重人格买昏庙祀泯泯鸟革翬飞佩伏聘好孅阿卿贰轻过全实热脸三联单山妻射数耍逗肆谈睢维踏赏霆震彤陛投晓讬想亡魂失魄乌哺无乖下纲相濡以沫仙人跳遐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