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吴带当风的意思、吴带当风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吴带当风的解释

唐 画家 吴道子 善画佛像,笔势圆转,所画衣带如被风吹拂。后人因以“吴带当风”称美其高超画技与飘逸的风格。 宋 郭若虚 《图画见闻志·论曹吴体法》:“ 吴 ( 吴道子 )之笔,其势圜转,而衣服飘举; 曹 ( 曹不兴 )之笔,其体稠叠,而衣服紧窄,故后辈称之曰:‘ 吴 带当风,曹衣出水。’” 元 汤垕 《古今画鉴·唐画》:“其(指 吴道子 )傅彩於焦墨痕中,略施微染,自然超出縑素,世谓之‘ 吴 带当风’。”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十五章:“ 静子 手持繢绢一帧……有女郎兀立,风采盎然,碧罗为衣,颇得‘ 吴 带当风’之致。”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吴带当风”是形容唐代画家吴道子绘画风格的成语,具体解释如下:

一、读音与基本释义

读音为wú dài dāng fēng,字面含义指吴道子所绘人物的衣带仿佛被风吹动,飘逸灵动。该成语最初用于赞誉吴道子的画技,后泛指具有类似飘逸风格的艺术作品。

二、艺术特色

  1. 线条流畅灵动:吴道子以“莼菜条”式笔法(圆转、波折起伏的线条)表现衣纹,增强了衣带的动态感和立体感。
  2. 风格飘逸洒脱:人物衣带如迎风飞扬,展现神韵与动感,形成“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视觉效果。
  3. 技法影响:其风格与北齐画家曹不兴的“曹衣出水”(衣纹紧贴身体如出水)形成对比,合称“吴带当风,曹衣出水”。

三、历史渊源

该词最早见于宋代郭若虚《图画见闻志》,记载吴道子与曹不兴的技法差异,后成为中国古代绘画的重要审美标准之一。元代汤垕进一步评价其设色技法“自然超出缣素”,凸显作品的立体感。

四、现代应用

现多用于描述艺术作品中线条流畅、富有动态美的风格,或引申赞美人物的仪态风度。例如:“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颇有吴带当风之韵。”

如需更完整的典故或相关艺术作品分析,可参考权威美术史著作或专业艺术评论。

网络扩展解释二

吴带当风的意思

《吴带当风》是指人的头发飘散在风中的样子,形容人的容貌英俊,风度翩翩,意味着仪表出众、风姿绰约。

拆分部首和笔画

吴:由口部首和五笔画组成。

带:由巾部首和八笔画组成。

当:由尸部首和九笔画组成。

风:由风部首和九笔画组成。

来源和繁体

《吴带当风》这个词来自于中国文学名著《红楼梦》中的描写,形容贾宝玉的风度和容貌仪表。

在繁体字中,吴带当风的写法为「吳帶當風」。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中,吴带当风的写法与现代略有不同:

吳:三点水 + 厶 + 三点水 + 口

帶:左右结构 + 巾

當:小白 + 土 + 小丁 + 一点水

風:立刀旁 + 几 + 刀口 + 乃

例句

他一头乌黑的头发如同吴带当风,却无法掩饰他那高大英俊的身姿。

组词

高带当风、潇洒风度、风华绝代、风姿俊朗

近义词

貌美如花、风度翩翩、风流倜傥、风姿绰约

反义词

土气、面黄肌瘦、千篇一律、形象褴褛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