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耕学的意思、耕学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耕学的解释

种田与治学。《后汉书·袁閎传》:“﹝ 閎 ﹞服闋,累徵聘举召,皆不应。居处仄陋,以耕学为业。” 晋 葛洪 《抱朴子·守塉》:“造远者莫能兼通於歧路,有为者莫能竝举於耕学。”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耕学”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是一边从事耕作劳动,一边坚持读书学习,形象地描绘了边劳作边求学的生活状态或人生理念。它体现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将体力劳动与精神追求相结合的一种理想境界。

以下是详细的解释:

  1. 字面与核心含义:

    • 耕 (gēng): 本意指犁地、翻土播种等农业劳动,引申为辛勤劳作、谋生。
    • 学 (xué): 指学习、读书、研究学问。
    • 合义: “耕学”就是将耕作(代表生产劳动、维持生计)与学习(代表求知问道、提升自我)两种活动结合起来。它描述的是一种自力更生、自给自足,同时不放弃读书求知的生活方式。
  2. 引申义与文化内涵:

    • 艰苦奋斗、自强不息: “耕学”体现了在物质条件可能匮乏的情况下,依然坚持精神追求的决心和毅力。它象征着一种克服困难、勤奋刻苦的精神。耕田需要体力与毅力,读书需要脑力与专注,两者结合是对人意志力的极大考验。
    • 知行合一、注重实践: 这种生活方式并非脱离实际的死读书,而是将书本知识与生产劳动实践相结合。耕作提供了实践的机会,学习则能指导实践、提升效率,体现了中国古代“知行合一”的思想萌芽。
    • 淡泊名利、安贫乐道: 历史上许多选择“耕学”生活的文人隐士,往往是为了远离官场纷争或世俗名利,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学问的真谛。他们在田园劳作中寻求精神寄托,在读书中涵养性情,体现了“安贫乐道”的价值观。
    • 耕读传家的理想: “耕学”也是中国古代社会“耕读传家”理想的具体体现。一个家族既能通过耕作保证生计、传承勤劳品德,又能通过读书学习获取知识、提升修养、培养人才,被认为是理想的家庭传承模式。
  3. 历史背景与代表人物:

    • 这种生活方式在农业社会的中国有深厚基础。尤其在科举制度下,许多家境贫寒的学子需要通过半耕半读来维持生计并追求功名。
    • 历史上著名的隐士或文人,如陶渊明(归隐田园后仍需劳作)、王冕(牧牛读书)等,其生活状态常被后世视为“耕学”的典范。

权威参考来源:

“耕学”一词生动刻画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种将体力劳动(耕)与精神追求(学)融为一体的生活哲学。它不仅是维持生计与追求学问相结合的具体方式,更象征着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知行合一、淡泊明志等深刻的文化精神和价值取向,是理解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特别是隐逸文化的一个重要概念。

网络扩展解释

“耕学”是一个汉语复合词,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详细解析:

一、基本释义

指种田与治学相结合的生活方式,强调体力劳动与知识追求的平衡。该词最早见于《后汉书·袁閎传》,晋代葛洪《抱朴子·守塉》也提到“有为者莫能竝举於耕学”。

二、单字拆解

  1. 耕(gēng):本义为犁田松土,如《说文解字》中“耕,犁也”。引申为谋生手段(如笔耕、舌耕)。
  2. 学(xué):指学习、研究学问,如《论语》中“学而时习之”。

三、文献用例

四、现代引申

当代语境中可引申为:

注:如需查看完整古籍原文或现代应用案例,可参考《后汉书》卷四十五、《抱朴子·外篇》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八銮畅所欲言槎栉大足德人雕靡地上天宫锻炉方德放射线風山攻虚光勋贯石黑非厚德载物黄钟瓦缶焕奕胡子叭髭贱材江鲜教研组吉笄金筭鞫问涟漪鳞比蠡种螺印毛栗子濛胧宁死不辱劈口起疴凄然泪下麴车日角龙庭荣名软润骚人逸客扫掩上冢生鬼圣子神孙射亲四祥随倡溯源穷流誊造调节税蹄筋微逆微鲜祫祭仙属衔冤小五金斜角纸邪媚翕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