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干韵的意思、干韵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干韵的解释

即兼韵。谓兼取通用韵中的一二字。 清 吴乔 《围炉诗话》卷一:“ 唐 人有嫌韵、兼韵之法。嫌韵即出韵也;兼韵亦名干韵,谓兼取通用韵中一二字也。嫌韵与兼韵可通用,不可转用。寒与删、先得相兼,以其通用故也,而转用之真、文、元则不可。”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干韵”是古代诗词用韵的术语,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定义

指“兼韵”,即在诗歌创作中允许兼取通用韵部中的一两个字使用。例如唐代诗人会在相邻韵部(如“寒”“删”“先”韵)中借用个别字,但不可跨非通用韵部(如“真”“文”“元”)借用。

二、历史来源

该概念出自清代吴乔《围炉诗话》,书中提到唐人作诗有“嫌韵”与“兼韵”两种用韵方式:

三、应用场景

主要用于古体诗或近体诗的押韵规则中,目的是在严格韵部限制下增加用字灵活性。例如陈孚的诗歌曾合并“平水韵”的若干韵部,体现了干韵的实际应用。

四、注意事项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诗例或韵部划分,可参考《围炉诗话》或诗词格律研究资料。

网络扩展解释二

干韵(gān yùn)是一个汉字词语,它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干」和「韵」。 「干」是一个意指“立直的木材”或“乾燥”的字。它由九个笔画组成,由上而下写,先写一点,再写横画,接着写竖画。 「韵」意为“音韵”的意思,是由边旁组成的汉字。它由十一个笔画组成,先写上面的一横,然后是两个竖画,接下来写横画和撇画。 「干韵」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说文解字》,它被用来形容汉字的音韵特征。在繁体字中,「干韵」的写法与简体字相似。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方式与现在有些不同。例如,「干韵」在古代的汉字写法中的「干」字可能会有一些变化,比如在字形上可能会加入额外的横画或竖画。 以下是一个例句:“他的诗句中蕴藏着古老的干韵。” 除了「干韵」之外,还有一些相关词汇可以与之搭配使用,例如「韵律」「韵味」等可以形容文字或音乐所带来的美感和感觉。 「干韵」的反义词可能没有一个明确的词汇,但如果要表达相反的意思,可以使用与之相对的词语,例如「无声」、「无调」或「平淡」等。 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所帮助!如果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