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马鬃和马尾。《后汉书·舆服志上》:“白马者,朱其髦尾为朱鬣云。”
(2).指古代西南少数民族妇女的假发辫。 清 李宗昉 《黔记》卷三:“妇女穿白衣,繫桶裙,戴细布方巾,以髦扎一尾,名曰髦尾。”
“髦尾”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两个含义:
指马的鬃毛和尾巴,常见于古代文献中对马匹装饰或特征的描述。例如《后汉书·舆服志上》记载:“白马者,朱其髦尾为朱鬣云”,意为用红色装饰白马的鬃毛和尾毛,形成红色鬣毛的效果。
特指清代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女性的一种发饰。据清代李宗昉《黔记》卷三记载,当地妇女“以髦扎一尾,名曰髦尾”,即用毛发扎成辫状装饰佩戴,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
补充说明:
《髦尾》是一个汉字词语,通常用作名词,表示动物体部的一种形态。这个词有着浓郁的文化底蕴,下面将对它的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相关词语进行介绍。
《髦尾》的拆分部首是髟(biāo),总共由18画组成。其中,髟部表示头发。髦的拆分部首是髟,而尾则是表示动物身体末端的尾巴。
《髦尾》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献中。在古代文献《尔雅·释髦》中,提到了髦尾典故,表示用来插在首饰或者冠冕上的装饰物,形状类似于动物的尾巴。
髦尾的繁体字为髮尾,其中「髮」表示头发。
在古代的汉字写法中,髦尾使用的是「髦」和「尾」这两个字。在隶书中,髦字的写法稍有不同,更加贴近口语,在左边多了一点表示髟部的笔画。
1. 姑娘头上的髦尾配得很漂亮。
2. 这只狐狸有一条长长的髦尾,非常美丽。
关于髦尾的相关词语有:髦尾虎(指有长长尾巴的猛兽)、髦尾纹(指动物尾巴上的花纹)、髦尾狗(指毛色特殊带有毛戴的宠物狗)等。
近义词:尾巴、尾翼、鬃毛。
反义词:头、头皮、鬃毛。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