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马鬃和马尾。《后汉书·舆服志上》:“白马者,朱其髦尾为朱鬣云。”
(2).指古代西南少数民族妇女的假发辫。 清 李宗昉 《黔记》卷三:“妇女穿白衣,繫桶裙,戴细布方巾,以髦扎一尾,名曰髦尾。”
“髦尾”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在现代汉语中已较少使用,主要出现在古籍或特定文化语境中。根据权威汉语工具书的解释,其含义可归纳如下:
一、本义指动物尾部的长毛
《汉语大词典》收录该词,释义为“兽尾之毛长而刚劲者”,特指如牦牛等动物尾部粗硬修长的毛。古人常取此毛用于装饰旌旗、仪仗或制作拂尘(如“髦拂”),象征威仪。
二、引申为旌旗的装饰物
因古代旌旗常缀牦牛尾为饰,“髦尾”遂成为旌旗的代称之一。如《礼记·明堂位》载周代天子仪仗“乘大路,载弧韣,旂十有二旒,日月之章,祀帝于郊”,其中“旒”即含髦尾装饰成分,彰显尊贵。
三、文化象征意义
在礼制文化中,髦尾因用于帝王、诸侯仪仗,被赋予权力与地位的象征。如《辞源》指出其常见于祭祀、出征等重大典礼,体现森严的等级制度。
主要参考资料来源:
“髦尾”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两个含义:
指马的鬃毛和尾巴,常见于古代文献中对马匹装饰或特征的描述。例如《后汉书·舆服志上》记载:“白马者,朱其髦尾为朱鬣云”,意为用红色装饰白马的鬃毛和尾毛,形成红色鬣毛的效果。
特指清代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女性的一种发饰。据清代李宗昉《黔记》卷三记载,当地妇女“以髦扎一尾,名曰髦尾”,即用毛发扎成辫状装饰佩戴,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
补充说明:
白珩匾式补蓺操宰称论称意花伧语齿粲愁眉泪眼次主聪明智能脆脆崩崩怠骜德士迭罗黄丁对定钱牍背独迈非特风艳分厘躬亲狗脊孤女国祯含靁劾死厚遇哗讦滑轮家耗讲书湔澣解网进屯九旂鸠七咤峻拔雷辗两手攥空拳旒缀笼饼露富罗者卖厅角名牒溺篑跑情况潜客轻寒群厉戎捷融丘十紧窴窴童羖退败下不来台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