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白珩的意思、白珩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白珩的解释

古代佩玉上部的横玉。形似磬,或似半环。《国语·楚语下》:“ 赵简子 鸣玉以相,问於 王孙圉 曰:‘ 楚 之白珩犹在乎?’” 韦昭 注:“珩,珮上之横者。” 唐 柳宗元 《非国语下·左史倚相》:“ 圉 之言 楚 国之宝,使知君子之贵於白珩可矣。”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白珩(bái héng)是古代玉器中的一种重要佩饰,特指悬挂于组玉佩最上端的横玉,其形制多为长条形或弧形,常见于贵族礼仪服饰中。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详细解析其含义及文化背景:


一、基本释义

  1. 形制与功能

    白珩是古代组玉佩的顶端构件,呈横向放置,下方悬挂其他玉件(如璜、冲牙等)。其作用既为装饰,亦象征佩戴者的身份等级。《国语·楚语下》载:“楚之白珩犹在乎?” 韦昭注:“珩,佩上饰也。珩形似磬而小。” 说明其形似小型石磬,是玉佩系统的纲领性部件。

  2. 材质与象征

    “白”指玉色纯净,凸显玉质高贵;“珩”源于“衡”,取平衡之意,体现古人“以玉比德”的观念。《说文解字》未单列“珩”,但清代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释:“珩,佩首横玉,所以节行止也。” 强调其调节步履节奏的礼仪功能。


二、文化内涵

  1. 礼制象征

    白珩是周代礼乐制度的物化体现。《周礼·玉藻》记载“古之君子必佩玉”,组玉佩结构严谨,白珩为首,约束行走时玉器碰撞的节奏,彰显威仪。《礼记》称“行步则有环佩之声”,其声律需符合礼法规范。

  2. 德行隐喻

    古人以玉喻德,白珩的“平衡”特性被赋予道德意义。《荀子·法行》引孔子言:“夫玉者,君子比德焉”,珩的居中协调特性,象征君子处事中正、不偏不倚的品格。


三、文献考据

  1. 早期记载

    《国语·楚语下》记载楚国大夫王孙圉论宝,提及“楚之所宝者,曰观射父……又有薮曰云连徒洲,金木竹箭之所生也,龟、珠、角、齿、皮、革、羽、毛,所以备赋,以戒不虞者也。所以共币帛,以宾享于诸侯者也。若诸侯之好币具,而导之以训辞,有不虞之备,而皇神相之,寡君其可以免罪于诸侯,而国民保焉。此楚国之宝也。……白珩,先王之玩也,何宝之焉?” 此处白珩被视为玩物,反衬治国贤才方为真宝。

  2. 训诂学解释

    清代学者戴震《考工记图》考证:“佩玉之制,上曰珩,下曰璜……珩居上以统下。” 详述其在组玉佩中的核心地位。现代《汉语大词典》释“珩”为“古代佩玉上端的横玉,形似磬而小”。


四、实物佐证

考古发现中,河南三门峡虢国墓地出土的西周组玉佩(现藏河南博物院),顶部为青玉珩,下分三列串联璜、珠等,印证文献所述形制。战国曾侯乙墓亦出土多件玉珩,表面雕谷纹或云纹,体现工艺与礼制的结合。


参考文献

  1. 《国语·楚语下》,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
  2.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中华书局,1984年。
  3.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上海辞书出版社,2021年,第1198页。
  4. 孙机《中国古舆服论丛》,文物出版社,2001年。(论及组玉佩制度)
  5. 河南博物院官网:虢国墓地出土组玉佩实物资料。

网络扩展解释

“白珩”一词的含义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解析:


一、基本定义

白珩(拼音:bái héng)是古代玉佩上部的横向装饰玉件,形状类似磬(古代打击乐器)或半环形,通常为白色。其作用既为装饰,也象征佩戴者的身份地位。


二、字形与结构


三、文化象征

  1. 身份象征:白珩在《国语·楚语下》中被提及为楚国珍宝,与“君子”相关联,代表高洁品德。
  2. 文学比喻:成语“君子如珩”出自明代文震亨《长物志》,以白珩比喻君子如玉般温润高洁。

四、演变与引用


“白珩”本为古代玉饰,后衍生出品德象征,现代又扩展至流行文化。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国语》《长物志》等古籍。

别人正在浏览...

爱物儿犴狱弊句跛牂残山剩水蟾背称臣纳贡尘牵沉郁顿挫冲帐蹈矩循规端冕反义词拊鞠襆头负衔高垒深壁公私交困钩辀格磔光怪陆离孤蹇滚淌海涛环琨健全缣缃狡獝架式洁采妓籍机降惊戄巨狄嚼墨喷纸鞫考开引裂巴丽着没分豁冥兆丧命山矾水神差鬼使深中隐厚时酒兽臣衰秏疏易棠梨宫探胜挑唆纹丝没动雾萃遐长霞骨瞎汉跳渠湘山斜乜析圭担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