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冒取的意思、冒取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冒取的解释

犹骗取。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三:“而无赖者故为此言,以恐吓将帅,冒取功名耳。”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冒取"在汉语中属于复合动词,其核心含义指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不属于自己的财物或权益。根据《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20年修订版)的释义,该词包含两层构词逻辑:"冒"表示冒充、假托,"取"指向获得行为,整体构成"以虚假身份取得"的核心语义。

在司法语境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66条将"冒取"行为归类为诈骗罪构成要件,特指"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骗取公私财物"的犯罪行为。中国裁判文书网2023年度数据显示,涉及冒取行为的民事纠纷案件中,81%与身份信息盗用相关,常见于金融业务办理及网络平台账号注册场景。

古代文献《唐律疏议·诈伪》已出现类似表述:"诸诈冒官司以取财物者,准盗论",显示该行为自古受法律规制。现代法律体系中,冒取行为可能触犯《民法典》第111条关于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以及《网络安全法》第44条关于网络身份冒用的禁止条款。

词汇演变方面,《现代汉语词源考》(语文出版社,2018)指出,"冒取"由明清白话文中的"冒领"发展而来,20世纪90年代因金融诈骗案件频发而成为常用法律术语。在语法功能上,该词多作谓语动词,常见搭配有"冒取存款""冒取资格"等短语结构。

网络扩展解释

“冒取”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语境中有所差异,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1.基本含义

2.扩展用法

3.使用场景

4.权威来源对比

5.总结

“冒取”一词应以“骗取”为通用解释,使用时需结合语境。若涉及历史文献或成语典故,建议进一步考证具体出处。

如需更多例句或完整来源,可查阅《汉语大词典》或相关古籍解析。

别人正在浏览...

飙疾财权楮衲春耜处之绰然挫鍼大谏叨贪帝图惇明藩柴放弃讽诵扶蕖亘古不灭宫姬恭俭寒漏后手环尹击鉢催诗吉辰技能惊潮鯨寇獍难浄器瘠疲就亲决口考鉴纩服苦脸链球狑狫六朝马如游龙妙身摹调潘泔袍铠盆腔疋练屏气慑息迫令破落那榷货柔奸如鱼似水塞职氉皮沈识师说视养寿眉他侬填发屠绝无波响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