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恭谨谦逊。《书·周官》:“恭俭惟德,无载尔伪。” 汉 刘向 《列女传·有虞二妃》:“二女承事 舜 於畎亩之中,不以天子之女故而骄盈怠慢,犹谦谦恭俭,思尽妇道。”《北齐书·赵彦深传》:“温良恭俭,虽其妻子,亦未尝怠慢,终日儼然。”《明史·襄王瞻墡传》:“ 厚熲 折节为恭俭,节禄以餉边。”
(2).恭谨俭约。《晏子春秋·外篇上二七》:“ 景公 奢, 晏子 事之以恭俭。”《后汉书·祭遵传》:“少好经书,家富给,而 遵 恭俭,恶衣服。”《清史稿·后妃传·高宗孝贤纯皇后》:“后恭俭,平居以通草绒花为饰,不御珠翠。”
“恭俭”一词在汉语中主要有两层含义,以下结合权威文献及用例进行解释:
恭谨谦逊
指待人接物时态度恭敬、言行谦虚。
恭谨俭约
指生活作风上恭敬自律、崇尚节俭。
如需进一步查阅古籍原文或现代用例,可参考汉典及历史文献相关条目。
恭俭(gōng jiǎn)是指对待他人恭敬有礼并节俭节约的品德与态度。恭指恭敬,诚心诚意;俭指节俭,节约和勤俭节约的生活态度。
恭俭的部首分别是心和人,分别有4画和9画。
恭俭的来源多半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孝道”有关,强调尊敬长辈,节俭生活。在繁体字中,恭俭保留了原有意义,拼写为「恭儉」。
恭俭在古代的汉字写法为「恭儉」。在汉字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字形有所改变,但意义保持不变。
1. 他学习恭俭的品德,受到了大家的尊敬和赞扬。
2. 在现代社会,我们要追求恭俭的生活方式,避免浪费和奢侈。
1. 恭敬:指对他人或事物表示尊敬和敬重。
2. 俭约:指节俭和节约,不浪费。
1. 恭敬:尊敬、恭顺
2. 端庄:庄重、庄敬
1. 傲慢:骄傲、自大
2. 奢侈:铺张浪费、奢华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