袍铠的意思、袍铠的详细解释
袍铠的解释
战袍与铠甲。《三国演义》第五十回:“过了险峻,路稍平坦。 操 回顾止有三百餘骑随后,并无衣甲袍鎧整齐者。”《明史·李远传》:“ 远 以轻兵六千,诈为南军袍鎧,人插柳一枝於背,径 济寧 、 沙河 至 沛 ,无觉者。”
词语分解
- 袍的解释 袍 á 中式长衣:袍子。长袍。旗袍。棉袍。皮袍。同袍(旧时军人相称)。袍泽(“袍”和“泽”均为古代衣服,后以此称军队中的同事,如“袍袍之谊”、“袍袍故旧”)。 衣服的前襟:“反袂拭面,涕沾袍”。 笔
- 铠的解释 铠 (鎧) ǎ 〔铠甲〕古代的战衣,可以保护身体。简作“铠”,如“铁铠”,“首铠”。 (鎧) 笔画数:; 部首:钅;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袍铠"一词在汉语中属于合成词,由"袍"和"铠"两个单字组合而成,主要用于指代古代将士的衣着装备。其核心含义可以从字源、结构、历史语境及文化内涵几个方面进行详细阐释:
一、 字义解析
- 袍 (páo):
- 本义指长衣、外衣。在古代,特指有夹层、中絮丝绵或乱麻等御寒材料的长衣,是古代常见的服饰,不分贵贱皆可穿着,但材质、装饰有等级之分。在军事语境下,"袍"常指军士所穿的战袍或戎服,是军装的组成部分,通常穿在铠甲之内或之外作为军服。
- 来源参考:《说文解字》释"袍"为"襺也",段玉裁注:"袍,长衣也。... 袍之为言苞也,苞内衣也。" 可见其作为外衣、长衣的基本属性。古代文献如《诗经·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即指战袍,象征同袍情谊。
- 铠 (kǎi):
- 本义指古代战士用以护身的铁甲、甲胄。由金属(如铁片、铜片)或坚韧皮革制成,是重要的防护性装备,用以抵御刀剑箭矢的攻击。
- 来源参考:《说文解字》释"铠"为"甲也"。古代典籍如《周礼·夏官·司甲》郑玄注:"甲,今之铠也。"《汉书·晁错传》:"被甲持戟,兵之至坚也。" 明确"铠"即防护用甲。
二、 合成词"袍铠"的含义
将"袍"与"铠"组合成"袍铠",其意义并非简单的相加,而是指代将士穿着于身的整套军服与护具,具体包含:
- 指代将士的全身装备:最核心的含义是指将士身上所穿的战袍(戎服)和铠甲(护具)。这涵盖了将士着装的主要部分,既包括外显的军服(袍),也包括关键的防护装备(铠)。例如,《三国演义》等古典小说中常描述将士"顶盔贯甲,罩袍束带","袍"与"甲"(铠)即是其装束的核心。
- 象征军人的身份与职责:穿着"袍铠"是军人的标志,象征着其投身行伍、肩负保家卫国职责的身份。因此,"袍铠"也常被用来借指军人或军旅生涯。如古语"解甲归田"的反义即指结束军旅生活,其中"甲"即"铠"。
- 体现武备与威严:铠甲的精良与战袍的整齐,共同构成了军容严整、威武雄壮的形象。"袍铠"一词本身就带有一种力量、防护和军事威严的意象。
三、 使用语境与辨析
- 历史语境:"袍铠"一词多出现在描述古代战争、军事制度或将士形象的文献、诗词、小说中。它生动地描绘了古代军人的典型装束。
- 与现代词汇的区别:现代汉语中,"军装"、"制服"、"防弹衣"等词汇更为常用,分别承担了"袍"(军服)和"铠"(防护装备)的部分功能,但"袍铠"作为一个整体性、带有浓厚历史色彩的词汇,在现代日常使用较少,多见于历史、文学或特定语境(如戏曲、仿古)中。
- 与"铠甲"的区别:"铠甲"专指防护用的甲胄,是"袍铠"的一部分(即"铠"的部分)。"袍铠"则更强调"袍"(军服)与"铠"(护甲)的结合体。
总结
"袍铠"是一个具有特定历史背景的汉语词汇,其详细含义是指古代将士所穿着的战袍(戎服)和铠甲(护具)的统称。它既具体指代军人身上的装备,也抽象地象征了军人的身份、职责以及军旅生活的威严与艰辛。理解该词需结合"袍"作为军服、"铠"作为护具的本义,以及它们在古代军事文化中的结合运用。
参考来源:
- 字义解析主要依据《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说文解字》及其权威注释(如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这些辞书可在各大图书馆或专业数据库(如"汉典" zdic.net, 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ctext.org 等)查阅相关条目。
- 历史语境与用例参考了《诗经》、《周礼》、《汉书》等古代经典,以及《三国演义》等古典文学作品。相关原文可通过中华书局点校本或诸如"国学大师"(guoxuedashi.com)等古籍数据库获取。
网络扩展解释
“袍铠”是古代军事用语,指战袍与铠甲的组合装备,常见于历史文献和文学作品中。以下是详细解释:
-
基本定义
“袍铠”由“袍”(长外衣)和“铠”(金属护甲)组成,指古代军人穿戴的战袍与护甲,兼具防护与标识功能。例如《明史》提到李远率军伪装成南军时,以“袍铠”掩人耳目,说明其战术用途。
-
文献出处与例句
- 《三国演义》第五十回记载曹操败退时“无衣甲袍铠整齐者”,体现其作为常规军备的重要性。
- 《三国演义》第六回提及曹洪为救曹操“脱去袍铠”,凸显紧急情况下装备的累赘性。
-
结构与功能分析
- 袍:多为棉麻材质,用于保暖或象征军阶,如提到“比铠甲轻便”。
- 铠:金属或皮革制成,用于防御攻击,常与战袍搭配使用。
-
历史应用实例
《明史·李远传》记载,明代将领李远曾令士兵背负柳枝、穿戴南军袍铠进行伪装,成功突袭敌方,说明袍铠在战术欺诈中的作用。
-
综合说明
该词多用于描述古代军事场景,既指实物装备,也反映军队的仪容与纪律。不同文献中,“袍铠”常与“衣甲”“兵器”等词并列,强调其作为军容的一部分。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战役中的使用细节,可参考《三国演义》相关章节或《明史》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案准白毳饱呃暴殄北卷惨劲稠浓喘吁吁戳瘪脚次公打茶围丹葵盗禄玷翳调换堤塍蠹简遗编飞蛇腹鳍高朗宫泽广土众民鬼瞰家耾耾滑冰场混迹伙伴积谗磨骨解铃系铃鲫瓜儿郡侯考虑口熟量材録用貌托莫逆之交姘识千总穷命啓足缺讹桑荫不徙衫裙生长素神桃十二十二入时几首种炱煤铁鹿投射抟抟枉辔尾击吴公黠傲飨国乡请狎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