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大谏的意思、大谏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大谏的解释

(1).竭力规劝。《诗·大雅·板》:“犹之未远,是用大諫。” 孔颖达 疏:“言大諫,谓其諫之深。”

(2).古代官名,掌谏诤。《管子·小匡》:“使 鲍叔牙 为大諫。” 尹知章 注:“所以諫正君。”

(3). 唐 宋 时谏议大夫之别称。 唐 孙棨 《北里志·王苏苏》:“有进士 李标 者,自言 李英公 勣 之后,久在大諫 王致君 门下。” 宋 洪迈 《容斋四笔·官称别名》:“ 唐 人好以它名标牓官称……諫议为大坡、大諫。”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大谏”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在不同历史语境中有以下三种解释:

  1. 竭力规劝
    源自《诗经·大雅·板》:“犹之未远,是用大谏。”,指对君主或尊长进行深刻的劝诫。孔颖达在《毛诗正义》中注解“大谏”为“谏之深”,强调规劝的力度和深度。

  2. 古代官名
    为周代至春秋时期的官职,负责谏诤君主过失。例如《管子·小匡》记载,齐国曾任命鲍叔牙为“大谏”,尹知章注:“所以谏正君。” 该职位在历史上逐渐被其他谏官名称取代。

  3. 唐宋时期谏议大夫的别称
    唐代孙棨《北里志》提到“久在大谏王致君门下”,宋代洪迈《容斋四笔》也记载唐人将谏议大夫称为“大谏”。这一别称反映了当时对谏官的通俗化称呼。


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诗经》《管子》原文及唐宋史料。

网络扩展解释二

《大谏》是中国古代汉字词汇,它的意思是指对君主或高官进言、劝谏的行为。这个词可以拆分为两个部首,左边的部首是“大”(dà),意为大的、伟大的;右边的部首是“讠”(yán),是表示语言的部首,意为言语、讲话。 根据字形结构来看,这个词的字形可以分为两个笔画。首先是写“大”的笔画,需要一笔从左上向右下的撇;其次是写“谏”的笔画,需要写两个撇和一个横。源于中国古代,在古时的汉字写法中,写“大”的字形和现代写法基本一致,而写“谏”的字形相对复杂些,需要用到两个撇和一个横写出来。 关于《大谏》的繁体字,在繁体字中,对应的汉字是“大諫”。在繁体字中,“諫”是用“言”(yán)作为部首的字,与简体字“讠”字形相似,只是略有变化。 下面是一个关于《大谏》的例句:“谏如流水,不断于颠疏,宜当授御史。”这句话的意思是指劝谏应该像水流一样,顺畅不断,适当地呈现在皇帝面前。 与《大谏》相关的其他词汇有:进言、献策、忠告等,它们都是指对君主或高官提出建议或意见的行为。 反义词中类似的词汇有:谄谀、奉承等,它们指的是对君主或高官阿谀奉承,没有勇气或诚意提出真实的建议。

别人正在浏览...

爱服白衣公卿半截汉子匾文镖行豺狼成性鉏鹤吹竽紞然躭忧电发踧眉发出愤憾福休根捕更居构拟怪不着顾募号令如山好行小惠化通隳损兼包并容荆翼进引箕坐抗坠看好劳绩良笔泠汰栗色笼驾灭杀酿泽平头小样巾千里目七家茶期满悛悛驱骇热海塞尔维亚人生巧饰价儵忽擡眼通轰抟治土霉素娃草尉他务光无崖五言绝句县令斜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