惇明的意思、惇明的详细解释
惇明的解释
劝勉昌明。语本《书·武成》:“惇信明义,崇德报功。” 明 李东阳 《送宪副李君提学浙江序》:“伦6*理名教欲其惇明,风气习尚欲其陶铸。”
词语分解
- 惇的解释 惇 ū 敦厚:惇厚。惇朴。惇谨。 劝勉,勤勉:惇诲(殷勤劝导)。惇学。 推崇,尊重:惇信明义。惇任仁人。 笔画数:; 部首:忄; 笔顺编号:
- 明的解释 明 í 亮,与“暗”相对:明亮。明媚。明净。明鉴(a.明镜;b.指可为借鉴的明显的前例;c.明察)。明灭。明眸。明艳。明星。明珠暗投(喻怀才不遇或好人失足参加坏团伙,亦泛指珍贵的东西得不到赏识)。 清楚:明白。明显。明晰。明了。明确。明朗。 懂得,了解:明哲保身。不明事理。深明大义。 公开,不隐蔽:明说。明讲。明处。 能够看清事物:明察秋毫。耳聪目明。眼明手快。 睿智:英明。贤明。明君。 视觉,眼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惇明汉语 快速查询。
网络扩展解释
“惇明”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dūn míng,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综合解析:
基本释义
- 核心含义:指“劝勉昌明”,即通过倡导信义、推崇德行的方式,促进社会伦理与文化的兴盛。这一概念源自《尚书·武成》中的“惇信明义,崇德报功”,强调以诚信和道义为基础,崇尚德行并褒奖功绩()。
出处与延伸
-
文献来源
- 最早出自《尚书·武成》,原文为“惇信明义,崇德报功”,意为推崇信义、彰明道德()。
- 明代李东阳在《送宪副李君提学浙江序》中进一步引申,提到“伦理名教欲其惇明,风气习尚欲其陶铸”,强调通过教化使社会风气向善()。
-
用法示例
- 多用于古文或正式语境,描述通过德行教化实现社会昌明的过程。例如:“欲使民风惇明,必先崇德立信。”
网络解释补充
- 现代汉语词典中,“惇明”被归类为古语词,多用于学术或历史研究领域()。
“惇明”一词承载了儒家文化中“以德化人”的思想,既可用于描述个人品德的修养,也可指代社会道德体系的构建。如需更完整的文献例证,可参考《尚书》及李东阳相关著作()。
网络扩展解释二
惇明(dūn míng)是一个汉字词语,它的意思是言行忠诚正直。现在我们来看一下它的拆分部首和笔画。
拆分部首:
- 惇字的部首是心部(⺗)和旬部(日)。心部表示与情感、思维相关的字,旬部则表示与时间、日、月相关的字。
笔画:
- 惇字一共有11个笔画。笔画是指书写汉字时所需的线条次数,惇字的笔画较多,需要按照一定次序书写。
来源:
- 惇字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出现在《论语·卫灵公》中。在该篇章中,孔子对于卫灵公的行为表现出惇敦的赞赏和认可。
繁体:
- 在繁体字中,惇字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没有变化。
古时候汉字写法:
-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可能会有一些不同,但是惇字的基本构造和现代写法相似,没有太大差异。
例句:
- 他一直以惇明的品质受人尊敬。
- 惇明的行为赢得了大家的信任。
组词:
- 惇情(dūn qíng):指真诚的情感或感情。
- 忠惇(zhōng dūn):指忠诚正直的品德。
近义词:
- 忠诚(zhōng chéng):表示对于事物或人的忠心和信任。
- 正直(zhèng zhí):表示言行端正、不偏不倚。
反义词:
- 虚伪(xū wěi):指言行不真实、不真诚。
- 不正直(bù zhèng zhí):表示不诚实、不忠实。
希望以上信息对你有帮助!如果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