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寒天漏壶的滴水声。 唐 王维 《同崔员外秋宵寓直》诗:“九门寒漏彻,万井曙鐘多。” 前蜀 毛文锡 《恋情深》词:“滴滴铜壶寒漏咽,醉红楼月。”
(2).指寒天的漏壶。 元 萨都剌 《寒夜即事次韵呈许荣达》:“箭刻未移寒漏浅,江声渐少夜潮枯。”
(3).借指寒夜。 唐 钱起 《效古秋夜长》诗:“含情纺织孤灯尽,拭泪相思寒漏长。” 唐 吕温 《早觉有感》诗:“严冬寒漏长,此夜如何其。” 明 文徵明 《新秋夜坐》诗:“病里秋风惊已至,坐来寒漏不禁长。”
“寒漏”是汉语中的古典词汇,具有多重含义,主要与古代计时工具“漏壶”相关,常见于诗词中表达时间或环境氛围。具体解释如下:
指寒冷天气中漏壶(古代计时器)滴水的声响,常用来烘托寂静或孤寒的氛围。
例如:唐代王维《同崔员外秋宵寓直》中“九门寒漏彻,万井曙钟多”,通过滴水声与钟声的对比,突出深夜的静谧。
直接代指寒冷季节使用的漏壶器具。
如元代萨都剌《寒夜即事次韵呈许荣达》中“箭刻未移寒漏浅”,以漏壶的刻度变化暗喻时间流逝缓慢。
通过漏壶的意象引申为寒冷的夜晚,多用于表达长夜孤寂或思念之情。
例如:唐代钱起《效古秋夜长》中“拭泪相思寒漏长”,以“寒漏长”形容寒夜漫漫,衬托愁绪。
“寒漏”属于文学性表达,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需与节气“寒露”(秋季第五个节气,公历10月8日前后)区分。
《寒漏》是指寒冷的雨季或冬天的时候雨水不断的流下来。此词中的“寒”表示冷冽寒冷之意,而“漏”指雨水不断地从房顶漏下来。因此,《寒漏》可以形容雨季期间冷冽的天气以及不断下雨。
《寒漏》的“寒”字由“宀”和“冫”两个部首组成,总共有9个笔画。而“漏”字的部首则是“氵”,总共有13个笔画。
《寒漏》一词一般被用作文学作品中的形容词,形容雨季或冬天雨水不断的景象。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学作品中,如《红楼梦》、《西游记》等。在繁体字中,寒漏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
根据古代文字学研究,古代的《寒漏》字可能会有一些变化,例如在古代《漏》字中可能会衍生出一些额外的笔画或者形状上的变化。但总体来说,《寒漏》这个词在古代的写法与现代相似。
1. 雨季来临之后,村庄里的屋顶上经常可以听到《寒漏》的声音。
2. 夜晚的冷雨让人感到寒气袭人,就像天空中源源不断地流下《寒漏》。
1. 寒冷
2. 下雨
3. 冰冷
4. 淋湿
5. 冷酷
1. 萧瑟
2. 凄凉
3. 枯寂
4. 寒凉
5. 阴冷
1. 温暖
2. 舒适
3. 暖和
4. 宜人
5. 热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