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旄钺的意思、旄钺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旄钺的解释

白旄和黄钺。借指军权。语本《书·牧誓》:“王左杖黄鉞,右秉白旄以麾。” 蔡沉 集传:“鉞,斧也,以黄金为饰……旄,军中指麾,白则见远。”《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臣以弱才,叨窃非据,亲秉旄鉞以厉三军。”《旧唐书·王珂传》:“天子以 珂 为 河中 节度,授以旄鉞。” 宋 苏轼 《上皇帝书》:“是时四方豪杰,不能以科举自达者,皆争为之,往往积功以取旄鉞。” 清 唐孙华 《次韵酬宫恕堂》:“君家门阀高,哲兄拥旄鉞。”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旄钺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历史文化内涵的复合词,其释义需从字源、本义及引申义三个层面解析:

一、字义分解

  1. 旄(máo)

    指古代用牦牛尾装饰的旗帜,象征军事指挥权。《说文解字》释为“幢也”,即仪仗用旗。

  2. 钺(yuè)

    古代斧类兵器,青铜或玉制,为君王授权征伐的礼器。《说文解字》注:“大斧也”,代表生杀之权。

二、复合词本义

旄钺特指君主授予将领的军事统帅权,其具象化表现为:

三、文化引申义

在历史文献中,该词衍生出两层核心内涵:

  1. 权力象征

    如《尚书·牧誓》载周武王“左杖黄钺,右秉白旄”,体现君权神授的军事合法性。

  2. 责任隐喻

    唐代李华《吊古战场文》以“旄钺既加”暗喻将帅肩负生死之责,反映儒家“慎战”思想。

权威参考:

释义综合《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及《说文解字注》(中华书局)考释,历史用例可参见《中国军事制度史·军事编制卷》(解放军出版社)第三章。

网络扩展解释

“旄钺”是古代汉语中象征军事统帅权的复合词,具体解释如下:

1.基本释义

2.历史渊源

3.象征意义

4.延伸知识

如需进一步了解文献原文或历史用例,可参考《尚书》《三国志》等典籍,或查阅汉典等权威辞书。

别人正在浏览...

譺譺阿驿表妹布被瓦器不更事嶒崭唱诗班樗鸡跐牙儿辏拢打虎跳代位继承端敏反悔凡庸费唇舌风雨萧条伏机宫姬古鲁鲁鼓旗相当寒栖诃梨鹤柱猴年简出践墨经藏九霞戢智龛壁疴恙口诏溃然潦水粮食辽花糖离情禄饩马错媚骨嫩碧扑摸墙高基下懹畏忍性日脚乳姥省閤盛旨实効受性颂辞天位提交僮干同源词祥荚小吃部熙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