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 省阁 ”。
“省閤”(shěng gé)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现较少使用,其含义需结合历史语境理解:
字义拆分
整体含义
合指“中央官署中的机要部门”或“高级官员的办公场所”,常见于唐代至宋代的文献中。例如,唐代官员若被称“任职省閤”,多指其在尚书省、中书省等核心机构担任要职。
语境用法
在诗文中常代指朝廷高位或显赫官职,如宋代梅尧臣诗云:“省閤名郎共此行”,即指同僚在中央机构任职。
注意
该词属历史词汇,现代已罕用。若在古籍中遇到,需结合上下文进一步分析具体指向的机构或职位。
若您有具体出处或语境,可提供更多信息以便精准解释。
《省閤》是一个汉字词语,意为“节省、节俭、保存”。
《省閤》的部首是“門”,总共有11个笔画。
《省閤》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周禮·地官司徒》。在古代,《省閤》的本意是指职位,后来逐渐演变为节约和节俭的意思。
《省閤》的繁体字形式为“省閤”,保留了原汉字的形态。
在古代,汉字《省閤》的写法可能与现代略有差异,但大致保持了“门”字旁的形状,并衍生为今天的标准写法。
1. 他一直过着朴素的生活,一直在努力省閤开支。
2. 在经济不景气的时期,我们应该加强节约意识,尽量省閤开支。
1. 省閤开支
2. 省閤资源
3. 省閤能源
1. 节约
2. 节俭
3. 勤俭
1. 浪费
2. 挥霍
3. 奢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