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敏的意思、端敏的详细解释
端敏的解释
正直聪敏。 南朝 梁 江淹 《萧冠军进号征虏诏》:“体局弘济,器操端敏。” 宋 陆游 《南唐书·周宗传》:“方时艰难,每使四方輒称职,端敏可仗。” 王闿运 《瞿学士妻吴氏墓志铭》:“夫人幼而端敏,孝婉令仪。”
词语分解
- 端的解释 端 ā 正,不歪斜:端正(a.事物不歪斜;b.正派,正确;c.使端正)。端丽。端然。端庄。端秀。端静。端坐。 正派,正直:端方。端直。端重(恘 )。品行不端。 事物的一头:端的(?)(a.事情的经过,
- 敏的解释 敏 ǐ 迅速,灵活:敏捷。敏感。敏锐。敏达(敏捷而通达事理)。灵敏。聪敏。神经过敏。 奋勉:敏求(勉力以求)。 笔画数:; 部首:攵;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端敏"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形容人的品性和能力,由"端"和"敏"两个语素构成,其核心含义是正直而聪慧敏捷。以下是详细解释:
-
词义解析
- 端:本义指事物正直、不歪斜,引申为人的品行正直、端正、庄重。《说文解字》释为"直也"。在"端敏"一词中,主要取其品行端正、正直的含义。
- 敏:本义指动作快捷,引申为反应迅速、聪慧、机敏、勤勉。《说文解字》释为"疾也"。在"端敏"一词中,主要取其思维敏捷、聪慧、行动迅速的含义。
- 端敏:结合二者,"端敏"形容一个人既具有正直的品德、庄重的态度,又具备聪慧的头脑、敏捷的思维和行动能力。强调的是内在品德与外在才智、行动力的完美结合。
-
出处与用法
- "端敏"一词在古代文献中即有使用,多用于对人物品行的评价,常见于史书、传记、墓志铭等。
- 现代汉语中,"端敏"仍在使用,属于书面语色彩较浓的词汇,常用于正式场合或对人物(尤其是杰出人物)的赞誉性描述。
- 用法示例:
- 形容人:他为人端敏,深受同事敬重。
- 形容品性:其性端敏,处事公允。
- 形容能力:以端敏之才,担当重任。
-
近义词与反义词
- 近义词: 贤明、睿智、聪慧、明达、干练(侧重能力)、正直(侧重品德)。
- 反义词: 愚钝、昏聩、奸诈、猥琐、颟顸。
-
权威词典释义参考
- 《汉语大词典》:对"端敏"的解释通常包含"正直聪敏"或"正直敏捷"的核心意思。该词典是收录古汉语词汇和现代汉语词汇最全面的大型语文词典之一,具有极高的权威性。
-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作为规范现代汉语词汇使用的权威工具书,其对"端敏"的释义简洁明了,即"正直而敏捷"。这是目前最通用的标准释义。
"端敏"是一个褒义词,用于高度赞扬一个人兼具正直的品德和聪慧敏捷的才思与行动力。它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德才兼备"理想人格的推崇。
来源参考:
- 释义核心依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 语素解析参考:许慎(汉)撰. 《说文解字》(后世有多个校订本,如中华书局版)。
- 词汇历史用法与丰富释义参考:罗竹风主编. 《汉语大词典》.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端敏”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综合解析:
一、基本含义
“端敏”由“端”和“敏”组成:
- 端:指正直、端正,强调品行庄重(如“为人正直”“品行不端”的反义)。
- 敏:意为聪慧、敏捷,侧重思维灵活与行动迅速(如“敏捷”“敏锐”)。
组合后,“端敏”形容人正直聪慧、行事严谨且反应机敏,常见于对品性与能力的综合评价。
二、出处与文献引用
该词在古代文献中多次出现:
- 南朝梁江淹《萧冠军进号征虏诏》称“器操端敏”,赞人物品性正直且才干卓越。
- 宋代陆游《南唐书》用“端敏可仗”描述周宗在困境中可靠的表现。
- 清代王闿运的墓志铭以“幼而端敏”突显人物自幼兼具端正与聪慧的特质。
三、名字寓意
作为人名时,“端敏”寄托了以下期许:
- 品德:象征正直、责任感,如“立场稳固、意志坚定”。
- 才智:寓意聪颖勤勉,如“反应敏捷、事业有成”。
- 综合评价:结合品行与能力,隐含“诚实可靠,智慧与成就并存”的理想人格。
四、延伸用法
部分语境中,“端敏”被视作成语,强调谨慎与灵活并存的行事风格:
- “端”指态度庄重,不轻率;
- “敏”指思维敏锐,应对迅速。
适用于描述处理重要事务时既稳重又机敏的表现。
若需进一步了解文献原文或名字案例,可参考沪江词典、乐乐课堂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白袷把手逼凌不饮盗泉参半车叶处势摧谢戴目登伽佗邸旅顿戢笃切噩运枋臣非道德主义焚芝赅简高士歌歌苟悦鼓鬐海沟海洋性气候火场叫屈焦暑角韵迥邃跼天促地刊印窥纪六说白道隶写鲁肃陆涂牧丁女儿酒穷阴饶财热恩舍得甥馆盛门食蛊十九人水舂松土太平岛特县通渊托财菟苑宛驷未沬文弛武玩五行四柱乡里乡慕显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