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口诏的意思、口诏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口诏的解释

皇帝的口头诏令。《晋书·阎缵传》:“诸有废兴仓卒,羣臣皆得輒严,须録诣殿前,面受口詔,然后为信。”《资治通鉴·唐德宗贞元十年》:“ 守进 召 延贵 ,宣口詔令视事。”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口诏是汉语中具有特定历史语义的词汇,指皇帝以口头形式下达的命令或指示,常见于中国古代政治文书体系。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1. 词源与结构 “口”指口头表达,“诏”本义为帝王发布的命令(《汉语大词典》)。二者结合强调帝王指令的即时性与非书面性,区别于“墨诏”“敕书”等书面形式。

2. 历史应用特征 据《唐六典》记载,口诏多用于临时性政务处理,常见于朝会、巡幸等场合。侍中负责记录并转达给尚书省形成正式敕令,体现了古代政令传达的层级制度。

3. 语用演变 宋代《玉海》注疏显示,口诏后期逐渐规范化,部分重要口诏会被史官辑录为“口宣”,形成半官方文书形态,反映古代行政文书制度的演变轨迹。

4. 现代辞书释义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将其定义为“古代帝王口头发出的诏令”,标注为历史词汇,提示其现代已退出日常使用范畴,主要用于历史文献研究。

网络扩展解释

“口诏”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中的专用术语,具体含义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定义

指皇帝或高级官员通过口头形式下达的命令或指示。与书面诏书不同,这类命令由帝王亲口陈述,经官员记录后传达给执行者,常见于《晋书》《资治通鉴》等史籍记载。

二、历史运作机制

  1. 发布流程:帝王在紧急或特殊情况下直接口述命令,由侍从官员笔录成文,再通过官方渠道逐级传达。
  2. 效力等级:虽为口头形式,但具有与正式诏书同等的法律效力,《资治通鉴》记载唐德宗时期曾有官员凭口诏接管军政事务的案例。

三、典型使用场景

四、相关延伸

该词属于历史政治用语,现代已无实际使用场景。近义词包括「口谕」「面谕」,反义词为「制诰」「玺书」等书面诏令形式。

如需查看具体古籍案例,可参考《晋书·阎缵传》和《资治通鉴·唐纪五十一》的原始文献记载。

别人正在浏览...

半心半意搬运作用本末源流苍生涂炭鸱吻粗放经营担锡导骑得地得一望十地楞地子奉成附理高峯豪费好高黑风孽海黑盒子亨达喝探何至晦僻回水回轩江都马简济姣媚净室咎罚军市窭人狙如聚蓄老而不死涖涖鸾交凤俦緑绨内力作用扒搂平安醮浅见薄识俏式乔装打扮青灵侵陵入死出生深大深厉十二层狮蛮时嫌守戍贪鄙棠政途遥日暮无运智香炉角笑讪熁铁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