敛怨的意思、敛怨的详细解释
敛怨的解释
《诗·大雅·荡》:“女炰烋于中国,敛怨以为德”。 郑玄 笺:“敛羣不逞作怨之人,谓之有德而任用之。”后以“敛怨”指招惹怨恨。 唐 陆贽 《贞元九年冬至大礼大赦制》:“不得赊取抑配,因兹敛怨扰人。”《宋史·河渠志一》:“或物已输官,或人方在路,未及兴役,寻已罢修,虚费民财,为国敛怨。”
词语分解
- 敛的解释 敛 (斂) ǎ 收拢,聚集:敛钱。敛足(收住脚步,不住前进)。敛容。敛衣(用收集来的碎布制成的衣)。收敛。聚敛。 征收:横征暴敛。 收束,约束:敛迹。敛手(.缩手,表示不敢恣意妄为;.拱手,表示恭敬)
- 怨的解释 怨 à 仇恨:怨恨。恩怨。宿怨。怨仇。怨敌。怨府(大家怨恨的对象)。怨声载道。 不满意,责备:埋(俷 )怨。抱怨。怨言。任劳任怨。 恩德 笔画数:; 部首:心;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敛怨
释义:指积聚怨恨,招致众怒。多形容统治者或当权者因暴政、苛敛而引发民愤。
详细解析
-
字义分解
-
古文献例证
- 《诗经·大雅·荡》:“敛怨以为德。”
(意为:将招致的怨恨当作德行,讽刺统治者昏聩。)
- 唐代陆贽《奉天请罢琼林大盈二库状》:“扫求利之弊,绝贿道之开,示人以无私,敛怨而何有?”
(强调废止敛财之举以平息民愤。)
-
引申用法
后泛指任何因贪婪、压迫引发集体不满的行为,如清代顾炎武《日知录》批判“聚敛之臣”致“四海困穷”。
权威参考
-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
-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14)
- 《诗经》《日知录》等原典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
“敛怨”一词的含义存在古今差异,需结合语境理解:
-
现代常用义(源于查字典的解释):
- 字面解析:“敛”指收敛、控制;“怨”即怨恨、抱怨。
- 基本含义:指收敛自身的怨恨情绪,停止对外抱怨,强调自我情绪管理。
-
古典文献义(源自《诗经·大雅·荡》及郑玄注疏):
- 原始出处:《诗经》中“敛怨以为德”一句,郑玄注解为“聚集招怨之人并任用”,暗含统治者因不当行为招致民怨。
- 引申含义:指因政策或行为失当而招惹他人怨恨,如唐代陆贽提及“敛怨扰民”,《宋史》中批评横征暴敛“为国敛怨”。
辨析:
- 现代语境下多采用“收敛怨恨”的主动调节义,适用于个人修养层面。
- 古代文献中则多指向被动招怨,常用于批判政治或社会行为。需根据具体文本判断词义偏向。
别人正在浏览...
宝尺敝膝传遗触怒促忙促急打杈单徕得未尝有断金契二痴烦多风信盖杯葛麻隔宿乖失丱齿姑老爷鹤骨笛瓠芭呼红喝绿会得嫁狗逐狗尖音机能金黄眷者骏驹糠秕览物敛锷韬光两厢良游醨薄六转儿理应龙文剑路轨罗贯中瞀迷麻皮皴迷民明胶目测脑电波屏面潜君奇彩如切如磋山泽世态炎凉耍私情枢辅死狱土谷驮运外命夫万寿圣节澫澫陷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