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茅菴的意思、茅菴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茅菴的解释

亦作“茆菴”。见“ 茅庵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茅菴(máo ān),汉语词汇,指用茅草覆盖屋顶的简陋小屋。该词承载着浓厚的传统文化意蕴,常用于描绘隐逸、清贫或修行之境。以下从释义、文化内涵及古籍例证三方面详解:

一、核心释义

  1. 字义构成

    • 茅:指茅草,多年生草本植物,茎叶可用于覆盖屋顶。
    • 菴:同“庵”,本义为圆形草屋(《说文解字》释:“菴,小草舍也”),后引申为隐士或僧尼的居所。

      合称“茅菴”,即茅草搭建的简朴屋舍,强调其材质粗陋、结构简单。

  2. 引申含义

    • 隐逸之所:象征远离尘嚣、淡泊名利的栖身地,如文人隐士的山居。
    • 修行静室:佛教、道教中指僧人道士清修的草庐,体现安贫乐道之心。
    • 临时居处:指田间山野的临时歇脚棚屋,常见于农耕语境。

二、文化意象与象征

  1. 隐士精神的载体

    古代诗词常以“茅菴”寄托超脱世俗的理想,如唐代诗人白居易《池上闲吟》中“薜衣换簪组,藜杖代车马。愿作深山木,枝枝连理生”的意境,茅菴成为隐逸文化的物质符号。

  2. 宗教修行的象征

    佛教典籍如《五灯会元》载僧人参禅“结茅于深谷”,道教《云笈七签》亦述道士“葺茅菴以炼形”,凸显其清苦修行的场所特征。

三、古籍例证

  1. 诗文用例

    • 南宋·陆游《秋怀》:“茅菴独坐夜方中,竹影摇窗月半弓。” ——描绘山居清寂之景。
    • 明·高启《梅花》:“寂寂茅菴掩昼关,寒梅一树雪中山。” ——以茅菴衬梅之高洁。
  2. 方志与笔记

    《武林旧事》载南宋临安风俗:“西湖僧舍,或结茅菴于孤山”,反映僧侣简朴生活方式。

四、现代使用与语义延续

今多用于文学、艺术创作,如山水画题“深山茅菴图”,或比喻清贫自守的生活态度(例:“身居闹市,心在茅菴”)。其核心语义仍紧扣简朴、自然、超脱三重内涵。


参考资料

  1.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商务印书馆,2020年。
  2. 《说文解字注》,[汉]许慎撰,[清]段玉裁注,中华书局影印本。
  3. 《全唐诗》,中华书局,1999年校点本。
  4. 《武林旧事》,[宋]周密撰,浙江古籍出版社,2011年。
  5. 《五灯会元》,[宋]普济编,中华书局,1984年点校本。

网络扩展解释

“茅菴”(亦作“茅庵”)是一个汉语词汇,具体释义如下:

1.基本释义

指用茅草搭建的简陋房屋,即“草舍”或“茅庐”,常用于描述隐士、修道者或清贫者的居所。

2.写法与变体

3.例句与出处

4.用途与意象

多用于文学作品中,象征隐逸、清修或与世俗隔绝的生活状态,带有朴素、自然的意境。

若需进一步考证古籍中的具体用法,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相关诗词注解。

别人正在浏览...

按治拜兴襃劝摽说兵工冰渊不亢不俗常伯侈口楚风储佐胆大妄爲砥操端重多怎恶地告请国计何氏三高宏气霍山疆界建华徼候嘉玉计臣嗟恻阶段旌直鸡声鹅斗倦鸟拉搭老头两部料实离岛猎缨利根邻虚倮虫旁委漂疾平圜骞翥却月刃口射策申述爽垲暑衣梳云孙康映雪天随通天御带托怀万物之灵帷幄相争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