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残障”是一个综合社会与医学属性的概念,其核心含义可归纳为以下方面:
医学层面
指因先天或后天因素导致的身心功能严重障碍,表现为肢体、智力、精神等受损,无法独立完成日常生活基本活动(如自理、行动等)。例如:肢体残缺、智力发育障碍等。
社会层面
强调因身体或心理缺陷导致的社会参与受限,包括无法正常就业、接受教育或融入社会活动,属于社会性残疾。例如:因无障碍设施缺失导致轮椅使用者出行困难。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框架:
各国通过立法保障残障人士权益,例如提供康复服务、教育机会和就业支持。当前更倡导从“医疗模式”转向“社会模式”,即通过改善环境而非单纯治疗个体来消除障碍。
提示:如需了解具体政策或分类标准,可参考《世界残疾报告》或各国残疾人保障法规。
残障是指身体、智力或心理上存在缺陷或障碍的状态。该词分为两个字,分别是“残”和“障”。其中,“残”的部首是半(⺧),它的五笔字形代码为54111,由4画组成;“障”的部首是阝(⻖),它的五笔字形代码为52534,由8画组成。
《残障》一词最早出现在宋代的《宋史·卷六十七·礼志六》中,描述了皇帝尊亲玩乐,以及音乐、歌舞等表演形式。这个词的概念从古代的文化中发展而来,现在用来形容身体、心理或智力上有缺陷或障碍的人。
在繁体字中,“殘”和“障”分别是“殘”和“障”。
在古代,汉字的字形和书写方式与现代有所不同。根据《说文解字》记载,古代的“殘”字字形为“㠯”,表示收回剩余;“障”字字形为“防”,表示阻挡、遮挡。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字字形发生了演变,现代的写法变为了现在的样子。
1. 他出生时就患有一种罕见的遗传病,导致他一生都面临残障的挑战。
2. 这个社会应该给予残障人士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1. 残疾:形容身体或机体部位有缺陷、丧失功能的状态。
2. 障碍:表示阻挡、妨碍、影响正常发展的因素。
3. 残疾人:指身体上或智力上存在残疾的人。
1. 残疾:包括肢体残缺、生理残疾、智力残疾等。
2. 缺陷:指不完善或存在缺点。
3. 障碍:表示影响或妨碍正常进行的因素。
1. 完整:表示完全、没有缺陷。
2. 正常:指符合标准、健康的状态。
3. 健全:表示全面、完整、没有缺失。
逼迸菜枯车驰马骤弹片啖赵点纸画字氐酋短工夺移独弦匏琴读音烦多丰邑搞垮共同函席合伙候仪花见羞黄连木加率螹胡假天讥骂金坑纠按决嫌泃涕恳言缆车量材梁津留宿没干缠虋冬木材拿班作势内讼年轻漂冏峭秀气吼倾挤畎壑入对鋭景三俊赏犒树发水道束置高阁厮缠繀车田夫替解通容彤彤吞噬五华线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