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逐句解释。《清史稿·马建忠传》:“中文经籍虽皆有规矩隐寓其中,特无有为之比儗而揭示之,遂使学者论文困于句解,知其然而不能知其所以然。” 丁福保 《重刻<法华经句解>序》:“所谓句解者,逐句詮释,不事繁徵博引,唯以疏通大旨为主。”
“句解”是汉语中一个传统学术术语,指对文本进行逐句解释的注释方法,常见于古籍研究或经典文献的解读。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析:
定义与核心特点
句解即逐句解释文本含义,侧重于对字词、句法、文法进行客观分析,不涉及主观评价或引申。例如《清史稿》提到学者因“困于句解”而难以理解文章深层逻辑,说明其注重表面文意的疏通。
应用场景
主要用于古籍注释,如佛经《法华经句解》通过逐句解释帮助读者理解晦涩经文。丁福保在重刻序言中指出,句解以“疏通大旨为主”,强调简明扼要的实用性。
与赏析的区别
句解注重语言层面的客观分析,如重点词汇释义、句式结构等;赏析则包含主观感悟、艺术手法评价等深层解读。例如“床前明月光”的句解会解释“床”指井栏,而赏析可能探讨诗句的意境与情感。
历史背景
古代学者因缺乏系统的语法理论,常通过句解揭示文本隐含的“规矩”(语言规则),这一方法在清代小学(文字学)研究中尤为常见。
提示:若需具体古籍的句解案例,可参考《清史稿·马建忠传》或丁福保《重刻<法华经句解>序》等文献来源。
句解(jù jiě)是一个汉字词语,由“句”和“解”两个字组成。
“句”字的部首是口字旁,总共有三个笔画。 “解”字的部首是角字旁,总共有八个笔画。
句解这个词的来源比较明确,是古代《庄子·内篇·亲养》篇中的一句话:“以无思谓之,以有思谓之。有思无思之是谓句解。”意思是没有思想被称为无思,有思想却能超越思想的束缚被称为句解。
在繁体字中,句解的写法和简体字一样。
在古代,句解这个词的写法和现在没有太大差别。
他的解释非常句解,让人一下子就明白了。
句解还可以组成其他词语,比如句解一词的反义词是非解。
句解的近义词有理解、领悟、了解等。
句解的反义词有迷糊、不明、困惑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