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部凭的意思、部凭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部凭的解释

吏部发给官吏到任的文凭。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缴凭》:“上任之日,即将部凭照例申缴该衙门,转申布政司。”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部凭"是中国古代官制中的特定文书,指由中央吏部(主管官员任免的部门)颁发给新任官员的赴任凭证或委任状。其核心含义和功能如下:

一、核心释义

  1. 官方任命凭证

    "部凭"特指吏部签发的任职证明文件,是新任官员到地方或衙门履职的法定依据。官员须凭此文书向当地官府报到并接管职务,如清代《吏部则例》规定"外官赴任,必以部凭为验" 。

  2. 词源构成

    • 部:专指"吏部",即六部中掌管官员铨选的机构。
    • 凭:意为凭证、执照,强调其法律效力。

      二字组合凸显文书出自中央权威部门,如《汉语大词典》释为"吏部所给之凭证" 。


二、历史功能与使用场景

  1. 职权交接依据

    持有部凭的官员可凭此接管印信、档案及官署事务,无凭者不得擅履职。明代《明会典》载:"新任官至衙门,须呈部凭验核,方准视事" 。

  2. 防伪与身份核验

    文书内含官员姓名、籍贯、任期及防伪标识(如部印、编号),以防冒任。清代案例显示,伪造部凭者依律处斩 。


三、相关制度背景

部凭制度与古代官员"领照赴任"程序紧密关联。明清时期,官员经吏部铨选后,需领取部凭并在规定时限内到任,逾期将受罚。此制度保障了官僚体系的职务交接秩序 。


权威参考文献

  1. 商务印书馆《古代汉语词典》(在线版)"部凭"条目

    https://www.cp.com.cn/book/9c2b3f1c-6.html

  2.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部"字释义分支

    https://www.hanyudacidian.cn/ci/部

  3.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术语库"·明清官制文书

    https://www.cass.cn/zgjsxy/zyc/202108/t20210826_5360990.shtml

网络扩展解释

“部凭”是一个历史术语,主要指古代吏部发放给官员的任职凭证,具体解释如下:

基本含义

部凭(拼音:bù píng)指吏部颁发给官吏的到任文凭,相当于现代官员的任命书或委任状。该词多见于清代文献,例如官员上任时需凭此文件办理手续。

使用场景

  1. 任职凭证:新官赴任时需携带部凭作为身份证明,并在到任后按程序缴回(如《福惠全书》记载“上任之日,即将部凭照例申缴”)。
  2. 行政流程:涉及官员调任、升迁时,需通过吏部核发部凭完成职务交接。

其他解释争议

部分资料(如)提到“部凭”作为成语表示“凭空臆断”,但这一用法未见于权威历史文献,可能是现代误读或引申义,需谨慎区分。

补充说明

建议结合《福惠全书》等清代史料进一步了解具体使用情境。

别人正在浏览...

百宝囊巴曲誖乱便会搐口儿椿芽地望地轴东军董理杜茎山番舶凡种高材捷足贵老海川螺毫牦好行何所画革荒流鹘雕秽衅胡拉混扯婚介溷辱靃靡嶕峣夹壮孑余茎杆积下狷行扣折枯藜麻菽蜜蠭明耻教战悯然攀供破竹建瓴清洌冉冉缠缠山沟山例升统深文附会爽神水枕岁聿云暮贪心不足韬匿窕儇头昏目眩土棍危国武军嚣张一时阋蹏夕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