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禾芒,稻尖细刺。 宋 傅肱 《蟹谱·食莨》:“ 陶隐居 云:‘蟹未被霜者,甚有毒,以其食水莨也。人或中之,不即疗则多死。至八月,腹内有稻芒,食之无毒。’” 宋 范成大 《峨眉县》诗:“泉清土沃稻芒早,县古林深槐癭高。”
“稻芒”是一个汉语词汇,结合多个权威来源的信息,其含义和用法可归纳如下:
稻芒(dào máng)指稻谷尖端生长的细刺状结构,即禾本科植物(如水稻)成熟时穗部形成的自然芒刺。该词由“稻”(水稻)与“芒”(植物尖刺)组合而成,强调稻穗的物理特征。
宋代文献
其他引用
明代袁宏道、清代林旭等诗人均曾用“稻芒”描绘田园景象,体现其在古典文学中的意象功能。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农业术语,可参考《蟹谱》《汉典》等来源。
稻芒(dào máng)是一个汉字词语,由「稻」和「芒」两个字组成。它的意思是指稻子的穗子。
稻芒的部首是「禾」,而「禾」是由竖封着两点,表示稻谷的底部的「禾」字旁边加上一个「卩」构成的。稻芒的笔画数是11画,其中「稻」占了7画,「芒」占了4画。
稻芒这个词源于中国古代文献中的描述,用来形容稻子长出的穗子。在繁体字中,「稻」的字形与简体字相同,「芒」则变为「莽」,表示草木丛生的概念。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与现代稍有不同。对于「稻芒」这个词,古代人会将其写成「稻芒」的简化形式,即「稲芒」。
1. 农民欣喜地看着田地里金黄的稻芒摇摆着。
2. 今年的稻芒比去年更加丰满,农民们笑逐颜开。
3. 秋风吹过稻田,轻轻拂动着稻芒,宛如一首美妙的诗。
组词:稻谷、稻草、稻香、稻米、稻田。
近义词:稗子、稻子。
反义词:麦芒。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