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词牌名。双调,常用为九十三字。有仄韵和平韵两体。仄韵一般用入声。 南宋 姜夔 始创平韵体,但用者不多。
(2).曲牌名。南曲正宫、南吕宫,北曲仙吕宫都有同名曲牌。南曲较常见,属正宫者字句格律与词牌不同,用作过曲;属南吕宫者与词牌前半阕同,用作引子。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满江红》为“仙吕调”, 清 洪昇 《长生殿·传概》中的为“南吕引子”。
(3).一种漆成红色的江中渡船。后亦指坚固而载重的大船。 明 董穀 《碧里杂存·满江红》:“我 圣祖 居 和阳 时欲图集庆,遂与 徐公 达 间行买舟,以覘 江 南虚实,至 江 口,适值岁除,呼舟人无肯应者。有贫叟夫妇二人,舟尤小,欣然纳之,曰:‘天晚矣!明当早渡。’且进鸡酒,具黍,情甚真。厥明发舟,老叟举棹,口中打号子曰:‘圣天子六龙护驾,大将军八面威风。’ 圣祖 元旦得此吉语,喜甚,与 中山 躡足相庆。登极后访得之,无子,官其姪,并封其舟而朱之。以故,迄今 江 中渡船皆谓之满江红云。” 清 赵翼 《陔馀丛考·满江红船》:“ 江 船之巨而坚实可重载者,曰满江红。”《林则徐日记·道光十七年九月十四日》:“晡时回舟,已换坐满江红。”
“满江红”的含义可从以下多个角度综合解释:
来源与结构
作为词牌名,《满江红》最早见于唐人小说《冥音录》中的曲名《上江虹》,后改称今名。柳永首创此调,分为仄韵和平韵两体,其中仄韵九十三字为正体,上片八句四仄韵,下片十句五仄韵。另有“上江虹”“念良游”等别名。
文学风格
该词牌格调激昂沉郁,多用于抒发壮志豪情,如岳飞名作《满江红·怒发冲冠》即以激烈的情感和报国情怀著称。
满江红是一种水生蕨类植物,又称“绿萍”“红萍”,植株浮于水面,秋冬季因富含花青素呈现紫红色,故名“满江红”。它可作水田绿肥或动物饲料,并有固氮作用。
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
主题为收复河山的壮志,名句“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展现了对功名的淡泊和对家国的热忱。
苏轼《满江红·怀子由作》
表达对兄弟的思念与宦游漂泊的感慨,如“孤负当年林下意,对床夜雨听萧瑟”。
辛弃疾《满江红》
借古喻今,抒发英雄未遇的悲愤,如“不念英雄江左老,用之可以尊中国”。
“满江红”在不同语境下含义各异,需结合具体内容判断。若需了解某首特定作品,可进一步提供名称或内容。
《满江红》是一首历史悠久的中国民歌,意指满江河道染红的景象,寓意着战争中的惨烈与血腥。
《满江红》的拆分部首是水(氵)和红(纟),其中水代表水流,红代表红色。
《满江红》的笔画分别为:满(13画)、江(6画)、红(9画)。
《满江红》这个词源于明朝时期聂耳所作的同名歌曲,后来成为了一首深受人们喜爱的民歌。
《满江红》的繁体字为「滿江紅」。
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满字的写法是「滿」,江字的写法是「江」,红字的写法是「紅」。
1. 黄昏时分,满江红,泪水模糊了我的视线。
2. 来自满江红的歌声让人感受到了浓厚的爱国情怀。
1. 满洲:指的是中国东北地区的满洲地域。
2. 红潮:指河流或海洋表面呈红色的现象。
3. 江水:指江河中的水流。
1. 全江红
2. 满江红衣
3. 满河红
无。
闇惰闇弱百夫雄柏台长度乘人不备出奇致胜出质楚奏寸心地保恶骂纺绩坊正丰兆盖头盖脑过称还差豪族亨贞秽货婚婣尖俏减约交讧娇淫价增一顾襟怀嫏环浪浪了期连四纸嘹嘈力尽筋疲笭箵码头乞教器乐栖憇曲谅日久三夫人森峭深切是即是试墨矢言属好丝绝思贤如渴堂倌天下莫敌铜钱土木堡王涂文员诬民伍胥涛下边笑中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