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约的意思、减约的详细解释
减约的解释
俭省节约。《后汉书·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以连遭大忧,百姓苦役, 殤帝 康陵 方中祕藏及诸工作,事事减约,十分居一。”
词语分解
- 减的解释 减 ǎ 由原有数量中去掉一部分:减价。减员。缩减。削减。偷工减料。 降低程度,衰退:减轻。减弱。减少。减色。减产。减免。减缓。 加增 笔画数:; 部首:冫; 笔顺编号:
- 约的解释 约 (約) ē 绳子。 拘束,限制:约束。约法。制约。约定俗成。 共同议定的要遵守的条款:立约。条约。契约。 事先说定:约见。约会。 邀请:约请。约集。 节俭:节约。俭约。 简要,简单:由博返约。简约
专业解析
“减约”是一个相对少见的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侧重于“减少约束、限制或负担”。以下是基于词典释义和用法的详细解释:
一、 基本释义
“减约”由“减”和“约”两个语素构成。
- 减: 意为减少、减轻、降低。
- 约: 在此语境下,主要取其“约束、限制、规约、约定”之意。
因此,“减约”的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减少约束或限制”、“减轻约定的负担或条件”。它强调对原有束缚、规定或义务的削减或放宽。
二、 具体用法与含义
-
减免规约或义务:
这是“减约”最核心的含义。指在法律、制度、契约或习俗层面,对原有的规定、条款、义务或负担进行削减或减轻。例如:
- 古代指减免赋税、徭役等国家规定的义务。《周礼·地官·均人》中提到“均人掌均地政,均地守,均地职,均人民、牛马、车辇之力政。凡均力政,以岁上下:丰年,则公旬用三日焉;中年,则公旬用二日焉;无年,则公旬用一日焉。凶札,则无力政,无财赋,不收地守地职,不均地政。”虽然未直接出现“减约”二字,但“不收地守地职,不均地政”即体现了在灾荒年份减免相关赋税和劳役负担的思想,可视为“减约”的具体实践。
- 现代语境下,可以指在合同谈判中争取更宽松的条款,或政策上放宽某些限制性规定。
-
简化、省略:
引申义指在表达、程序或形式上,进行简化或省略不必要的部分,使其更为简洁、直接,从而“减少”了繁文缛节的“约束”。例如:在撰写报告时力求“减约”,避免冗长。
-
(特定领域可能用法):
- 在数学或优化问题中,“减约”有时可能作为“减少约束条件”的简称或特定表述(此用法需结合具体上下文确认,非普遍词典释义)。例如:在求解线性规划问题时,通过分析减约某些非紧约束来简化模型。
三、 使用提示
- 使用频率: “减约”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不高,远低于其近义词“减免”、“减轻”、“简化”等。在表达“减少负担或约束”时,通常更倾向于使用这些更常见的词语。
- 语境依赖: 理解“减约”的具体含义需要依赖上下文,它通常指向对某种既定规则、约定或负担的削减行为。
- 权威性说明: 该词释义主要依据其构词法、古文献用例(如赋役减免思想)及在特定领域(如数学优化)的可能引申,在《现代汉语词典》等常用工具书中收录较少,更多见于《汉语大词典》等大型历史语文辞书或专业文献中。
网络扩展解释
“减约”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俭省节约,即通过减少不必要的消耗或约束来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释义
- 拼音:jiǎn yuē
- 构成:由“减”(减少、降低)和“约”(约束、节制)组合而成,强调通过削减和限制达到节约目的。
2.历史用例
- 该词最早见于《后汉书·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描述在修建陵墓时“事事减约,十分居一”,指大幅缩减工程开支以减轻百姓负担。
3.应用场景
- 古代:多用于描述国家或皇室在财政、工程上的节俭措施。
- 现代:可引申至个人或组织通过精简流程、减少浪费实现节约,例如“企业减约成本”“生活减约开支”。
4.相关辨析
- 易混淆词:与“简约”(简单朴素)不同,“减约”更侧重主动削减的行为。
- 权威性说明:部分低权威网页提到“减少约束”的释义,但缺乏文献支持,建议以“俭省节约”为准。
5.扩展学习
- 可结合“节流”“开源节流”等词语,进一步理解传统节俭观念在经济管理中的体现。
如需查看更多用例或历史背景,可参考《后汉书》相关章节或权威汉语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挨挨拶拶表面文章逼气拨棹子财团恻痛吹葭寸忱颠顔锻铸杜嘿笃信好学二天方罫放射线返少肺附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复牌抚俗夫须格的轨承谽然洪胄浑闲事酒劲缉凶蠲罢酷狠老阴礧具六相沦蔼洛涘滤砂码口厖洪平时麒麟琼巘秋柏日余软泥阮生嗟三观上齿山溪牲灵拭子送官随同缇萦投艰头踏托阴汪古部向晨销量洗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