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柏台的意思、柏台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柏台的解释

(1).御史台的别称。 汉 御史府中列植柏树,常有野鸟数千栖其上。事见《汉书·朱博传》。后因以柏台称御史台。 清 时亦称按察使(臬台)为柏台。 唐 宋之问 《和姚给事寓直之作》:“柏臺迁鸟茂,兰署得人芳。” 宋 陆游 《贺蒋尚书出知婺州启》:“未移桑荫之淹,入总柏臺之峻。” 清 赵翼 《芷塘南回谒我于扬州喜赠》诗:“改官柏臺笔如帚,白简威声震朝右。”参阅 元 黄溍 《日损斋笔记·杂辨》

(2). 柏梁台 的省称。 南朝 梁 江淹 《奏记南徐州新安王》:“ 齐 石即抚,无待 巴 人之唱; 柏臺 已构,寧俟不才之。” 唐 李峤 《奉和幸长安故城未央宫应制》:“今日联章处,犹疑上 柏臺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柏台是汉语中对古代监察机构“御史台”的雅称,其含义可从以下三方面阐释:

一、本义与词源

“柏台”字面指植有柏树的官署。该称谓源于汉代御史府(后称御史台)庭院内遍植柏树的典故。《汉书·朱博传》载,御史府中有“柏树数十株”,故后世以“柏台”代指御史台。柏树四季常青、木质坚硬,象征执法者刚正不阿的品格,契合监察机构的职能特性。

二、职能象征

作为御史台的别称,“柏台”特指古代中央最高监察机关。其核心职能包括:

  1. 监察百官:如《唐六典》载,御史“掌以刑法典章纠正百官之罪恶”;
  2. 弹劾奏事:如宋代苏轼《次韵钱舍人病起》诗“柏台霜气夜凄凄”,暗喻御史弹劾权贵的肃杀之气;
  3. 司法监督:唐代“三司推事”制度中,御史台与刑部、大理寺共同审理重大案件。

三、文学意象

在诗词中,“柏台”常被赋予双重意象:


权威文献参考:

  1.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6年)第4卷,页1231
  2. 《辞源》(商务印书馆,2015年修订版)页1027
  3. 《中国古代官制辞典》(中华书局,2004年)页389“御史台”条目

网络扩展解释

“柏台”一词主要有以下两种释义,结合不同历史背景和语境,其含义有所延伸:

  1. 御史台的别称
    汉代御史府中种植柏树,常有数千野鸟栖息,典故出自《汉书·朱博传》。后世因此称御史台为“柏台”。例如:

    • 唐代宋之问诗句:“柏臺迁鸟茂,兰署得人芳”;
    • 清代将按察使(臬台)也称作柏台,成为司法监察机构的代称。
  2. 柏梁台的简称
    柏梁台是汉代著名建筑,汉武帝曾在此宴请群臣并赋诗联句,后世诗词中常以“柏台”代指此台。例如:

    • 南朝江淹《奏记南徐州新安王》:“柏臺已构,寧俟不才之”;
    • 唐代李峤诗:“今日联章处,犹疑上柏臺”。
  3. 其他延伸含义

    • 地名/建筑:如甘肃古浪县“柏台三义殿”,因台上柏树成林得名,属清代历史建筑;
    • 人名:近代革命家梁柏台,与词义无关,属同音人名。

“柏台”需结合上下文区分具体指向,文学作品中多与御史职能或汉代柏梁台相关,而清代地方司法、特殊建筑等场景中含义稍异。

别人正在浏览...

阿咸白民国卞忿成育冲举刺股读书差序躭迟大优饾饤断纤纺锭高秩遘祸过磅诃难黄鹘黄籍谎子虎冠骄美结想寄命警彻经数金柅九声疾养具陈忾然开谈空孱况乎犂鼠龙蟠虎踞沦弊毛本猫头庙瑟音内宝钞局鸟背旁行邪上跑滩平生敲骨吸髓洽闻强记切身体会企予靸鞋上午收顿帅阃双凤舒新城书业炭檛同升土腥味像素鲜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