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台的意思、柏台的详细解释
柏台的解释
(1).御史台的别称。 汉 御史府中列植柏树,常有野鸟数千栖其上。事见《汉书·朱博传》。后因以柏台称御史台。 清 时亦称按察使(臬台)为柏台。 唐 宋之问 《和姚给事寓直之作》:“柏臺迁鸟茂,兰署得人芳。” 宋 陆游 《贺蒋尚书出知婺州启》:“未移桑荫之淹,入总柏臺之峻。” 清 赵翼 《芷塘南回谒我于扬州喜赠》诗:“改官柏臺笔如帚,白简威声震朝右。”参阅 元 黄溍 《日损斋笔记·杂辨》。
(2). 柏梁台 的省称。 南朝 梁 江淹 《奏记南徐州新安王》:“ 齐 石即抚,无待 巴 人之唱; 柏臺 已构,寧俟不才之。” 唐 李峤 《奉和幸长安故城未央宫应制》:“今日联章处,犹疑上 柏臺 。”
词语分解
- 柏的解释 柏 ǎ 常绿乔木,叶鳞片状,结球果,有“扁柏”、“侧柏”、“圆柏”、“罗汉柏”等多种。木质坚硬,纹理致密。可供建筑及制造器物之用: 露(柏树上的露水,据说用以洗眼,有明目的作用)。 姓。 柏 ó 〔
- 台的解释 台 (①台⑤臺,⑥檯⑦颱) á 高平的建筑物:亭台楼阁。 像台的东西,器物的座子:井台。窗台。灯台。 敬辞,用于称呼对方或与对方有关的事物:台鉴。台甫。 量词:一台戏。 台湾省的简称:台胞。台币。 桌
网络扩展解释
“柏台”一词主要有以下两种释义,结合不同历史背景和语境,其含义有所延伸:
-
御史台的别称
汉代御史府中种植柏树,常有数千野鸟栖息,典故出自《汉书·朱博传》。后世因此称御史台为“柏台”。例如:
- 唐代宋之问诗句:“柏臺迁鸟茂,兰署得人芳”;
- 清代将按察使(臬台)也称作柏台,成为司法监察机构的代称。
-
柏梁台的简称
柏梁台是汉代著名建筑,汉武帝曾在此宴请群臣并赋诗联句,后世诗词中常以“柏台”代指此台。例如:
- 南朝江淹《奏记南徐州新安王》:“柏臺已构,寧俟不才之”;
- 唐代李峤诗:“今日联章处,犹疑上柏臺”。
-
其他延伸含义
- 地名/建筑:如甘肃古浪县“柏台三义殿”,因台上柏树成林得名,属清代历史建筑;
- 人名:近代革命家梁柏台,与词义无关,属同音人名。
“柏台”需结合上下文区分具体指向,文学作品中多与御史职能或汉代柏梁台相关,而清代地方司法、特殊建筑等场景中含义稍异。
网络扩展解释二
《柏台》是一个汉字词语,它的意思是指柏树所构成的台阶、平台。
根据《康熙字典》,《柏台》的部首是木,总共有10个笔画。
《柏台》这个词来源于古代文学作品,比如《史记》中有关于夏代禹王治水时在柏山上举行盛大的祭礼的记载。
《柏台》的繁体字是「柏檯」。
古代汉字写法方案多种多样,涉及不同字体和字形演变,但《柏台》在古代的写法方式与今天基本相同。
以下是一个例句:
「在这片柏台上,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婚礼。」
《柏台》可以和其他词语组合成新词,例如「柏台春色」、「柏台状元」等。
近义词可以是「柏台」的同义词,例如「柏阶」、「柏檐」等。
反义词可以是与「柏台」相对的词语,例如「柏台底座」、「柏台上下」等。
希望这些信息对您有所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盎溢闇墨霸岸榜责暴掠巴西侯便宜施行标领闭口冰镩朝更暮改错处诞英砘车繁郑飞砂走石風搐高文大册逛街归到柜枱姑娘华密回疆浑黄夹白简切急脉缓受噤冻进给距骨开承看见拦子马冷眼灵影柳暗花遮面垢面影木简批条扑亮七策五成穷愁潦倒日相若芳时移势易熟惯説古道今腾海痛决徒说外邦顽砖纹浪物值狭路羡道缃舃见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