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耸峭拔。 唐 王勃 《涧底寒松赋》:“磊落殊状,森峭峻节。”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日记》:“其阳坞中,峯壁森峭。”
“森峭”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sēn qiào,主要由“森”与“峭”两字构成。以下是详细解释:
如需更全面的古籍用例或权威解析,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王勃、徐霞客的原文()。
“森峭”是一个形容词词语,常用于形容山峦、林木等景物的形状或状态。它表示的是繁密而高耸陡峭的样子,形象地描绘了森林或山脉的高大、密集和峻峭。
拆分部首:木(mù)和山(shān)。
拆分笔画:森(10画)+ 峭(10画)。
“森峭”两个字来源于汉语中的繁体字。“森”原本是“林”的本字,而其繁体形式将“森”上方的三点去掉,留下了两个木字旁作为部首,形成了“森”的繁体形式。“峭”的繁体形式则保持了其简体字的构造。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往往有一些变化。而“森峭”这两个字在古时的写法是稍微有所不同的。例如,“森”在古代写作“林”,将两个木字旁写成两个“十”字旁;而“峭”也有着不同的写法,“博”和“厉”都是表示“峭”的古代写法。
1. 山脉笼罩在云雾之中,峰峦陡峭,显得格外森峭。
2. 这片深山老林的景色十分森峭,给人一种宏伟而壮观的感觉。
3. 随着我们往山顶爬升,周围的树木变得越来越森峭,给步行增加了一些困难。
组词:森林、森森、峭壁、峻峭。
近义词:茂密、陡峭、高耸。
反义词:疏落、平缓、温和。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