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正直之言。《宋书·刘怀肃传》:“情不违顺,屡进矢言。”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铭箴》:“然矢言之道盖闕,庸器之制久沦。”
(2).直言,直说。《陈书·宣帝纪》:“各举所知,随才明试。其莅政廉秽,在职能否,分别矢言,俟兹黜陟。”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里事·倪文正公与弟献汝二书》:“ 王 字人矣。其父母欲嫁官人,遂字 倪 。临遣时, 王 氏妹矢言於众曰:‘姊字人有年,通国皆知。 倪 所娶某也,姊安得往?’”
(3).犹立誓,发誓。 钱基博 《辛亥江南光复录》:“幕府宏开,投效纷至,矢言革命,匪为干禄。”
“矢言”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多重含义,其核心与“正直”“誓言”相关。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正直之言
指坦率、公正的言论。例如《文心雕龙·铭箴》提到“矢言之道盖闕”,强调正直言论的缺失。
直言、直说
表示不加修饰地直接表达观点。《陈书·宣帝纪》中“分别矢言”即要求臣子直言不讳。
立誓、发誓
现代常用义,指坚定地承诺或宣誓。如“矢言为国尽忠”,强调言出必行的决心。
“矢言”既包含语言层面的正直表达(如古籍用法),也包含行动层面的坚定承诺(如现代用法),体现了汉语中“言行一致”的文化内核。
矢言是一个汉字词语,由“矢”和“言”两个部分组成。
拆分部首和笔画:
矢:矢是石头尖头叉掌箭头的简化形,是一个由二刀组成的部首,总共有5画。
言:言是表示说的意思,是一个由二厶组成的部首,总共有7画。
来源:
矢言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典故。据传,春秋时期的齐国国君齐威王非常爱听人的奉承之词,但是不喜欢听真实的意见。有一天,国君问一位臣子对于自己的统治有何评价,臣子勇敢地对齐威王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批评,引起了国君的不悦。齐威王说:“你的这番话是矢言!”意思是说这位臣子的话像射出来的箭一样尖锐辛辣,刺中了国君的心灵。从此以后,“矢言”就成为了形容直言不讳、刺耳辛辣的话语。
繁体:
矢言的繁体字是矢言。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矢言的字形与现代基本相同。
例句:
1. 他说的每一句话都像矢言一样直截了当。
2. 我宁愿听到矢言,也不愿听到虚假的褒扬。
组词:
矢言没有常见的相关组词。
近义词:
直言不讳、刻薄、尖锐。
反义词:
谬论、马屁。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