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壁坞的意思、壁坞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壁坞的解释

犹壁垒。《晋书·孝友传·庾衮》:“修壁坞,树藩障。”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壁坞"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语词汇,主要用于古代文献中,指代一种具有军事防御功能的建筑或聚落形式。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对其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壁坞(bì wù)

指古代在险要地带或边境地区修筑的、以土石壁垒为主体的小型防御工事或聚居点。其核心特征为:

  1. 防御性:外围建有高墙(壁)用于抵御外敌。
  2. 聚居性:内部可容纳民众居住、屯粮(坞),兼具军事堡垒与生活聚落功能。

    例证:汉魏时期为抵御游牧民族袭扰,北方边境广建壁坞。(来源:《汉语大词典》)


二、词源与结构解析

  1. 单字释义:

    • 壁:本义为墙壁,引申为军事防御工事(如“坚壁清野”)。
    • 坞:指地势四周高而中央凹的营垒,如《后汉书》载“缮营坞,设屯兵”。

      二字组合后,强调“以壁垒为屏障的屯驻之所”。

  2. 历史演变:

    • 兴起于汉晋乱世,常见于边疆屯戍(如汉代凉州、并州)。
    • 唐宋后逐渐演变为“坞堡”“寨堡”,功能扩展至民间自卫组织。(来源:《中国军事通史·魏晋南北朝卷》)

三、文献中的典型用例

  1. 《后汉书·西羌传》:

    “羌寇武都,陇西太守屯兵壁坞,据险固守。”

    释义:此处“壁坞”指依托山险建立的防御据点。

  2. 《晋书·石勒载记》:

    “百姓避乱,结垒壁坞以自保。”

    释义:反映战乱中民众自发修筑壁坞求生存的社会现象。


四、相关概念辨析


参考资料

  1.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上海辞书出版社,ISBN 978-7-5326-4890-6.
  2. 《中国军事通史·魏晋南北朝军事史》,军事科学出版社,ISBN 978-7-80237-022-8.
  3. 《辞源》(第三版),商务印书馆,ISBN 978-7-100-11424-4.

注:因“壁坞”属古汉语专有名词,现代在线词典收录有限,建议优先查阅权威纸质辞书获取完整释义。

网络扩展解释

“壁坞”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bì wù,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解释

“壁坞”由“壁”(高墙)和“坞”(深垒)组成,字面指高墙深垒的防御工事,类似坚固的要塞。在历史文献中,它常被解释为“犹壁垒”,即古代军事防御中的围墙或屏障。

二、详细释义

  1. 本义:
    指由高墙和深坑组成的军事防御设施,例如《晋书·孝友传·庾衮》记载:“修壁坞,树藩障。”,意为修筑防御工事、设立屏障。

  2. 引申义:
    在成语用法中,“壁坞”可比喻坚守立场或主张,形容人在思想或行动上坚定不移。例如:“他在争议中如壁坞般毫不动摇。”

三、相关说明

若需进一步了解古文例句或用法,可参考《晋书》相关章节或历史军事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把拱百牢北上饬审絺索慈雌钓饵貂鼲帝号地平坐标系抵瑕蹈隙短距离芳洁访乐干干凈高翔远引管着罟弋何堪鹤头侧踝膝讳疾忌医礓砾涧壑简嘿嚼说锦蒙开布抗颜为师零畸历史唯心主义立锥之地末技能书蓬荜增辉朋工虔恳葺捕怯薛七贵乞借气色屈谷巨瓠攘攫入耳森凛伤犯声埶蛇神霜涛枢使泰祝探急谈吐生风绹绞提福廷珪纹禽文饰文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