讳疾忌医的意思、讳疾忌医的详细解释
讳疾忌医的解释
[hide one's sickness for fear of treatment;conceal one's fault for fear of criticism] 讳忌:隐瞒过失。指自己有过失,却不喜欢接受别人的规劝
今人有过,不喜人规,如讳疾而忌医,宁灭其身而无悟也。——宋· 周敦颐《周子通书》
详细解释
(1).隐瞒疾病,不愿医治。 清 钱谦益 《第五问》:“夫庸医之诊病也,一言而中,则病者改容而听之,何也?以为庸医不足信,而讳疾忌医者,其病必不可为也。”
(2).比喻掩饰缺点错误,害怕批评,不愿改正。 元 胡助 《月食遇雨》诗:“市人闻此言,开口笑咍咍,或疑上天公,讳疾忌医深閟埋。” 郑观应 《盛世危言·海防中》:“西报谓:‘ 中国 固守成法,科目政治决难更改。纵深知积弊,择泰西之善者行之,然讳疾忌医,不肯实心实力。’” 巴金 《探索与回忆·再谈探索》:“我说未治好的伤痕比所谓伤痕文学更厉害,更可怕,我们必须面对现实,不能讳疾忌医。”
词语分解
- 讳疾的解释 比喻隐瞒缺点或错误。疾,毛病,缺点。《穀梁传·成公九年》:“ 晋 欒书 帅师伐 郑 ,不言战,以 郑伯 也……为亲者讳疾。” 范宁 注:“ 郑 兄弟之国,故谓之亲,君臣交兵,病莫大焉,故为之讳。”
- 医的解释 医 (醫) ī 治病:医疗。医术。医务。医道。 治病的人:医士。医生。医德。 治病的科学:西医。中医。 笔画数:; 部首:匚;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讳疾忌医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隐瞒疾病,忌讳就医。比喻掩饰缺点或错误,不愿接受批评或改正。以下从词典角度详细解释其含义:
1.字面分解与基本定义
- “讳”指隐瞒、避讳;“疾”指疾病;“忌”指忌讳、害怕;“医”指医生或治疗。整体描述一个人因忌讳而隐瞒病情,拒绝求医的行为。据《现代汉语词典》解释,这体现了对问题的回避态度,常用来警示及时面对和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2.比喻意义与应用
- 在比喻层面,讳疾忌医引申为掩饰自身缺点、错误或不足,不愿听取他人意见或进行改进。例如,在个人成长或团队管理中,这成语强调正视问题、勇于改正的必要性。来源《汉语大词典》指出,其核心在于强调“诚实面对”的价值观,常用于教育或批评场景。
3.出处与历史背景
- 该成语源自中国古代典籍《韩非子·喻老》,其中记载了蔡桓公的故事:蔡桓公隐瞒疾病,拒绝扁鹊的治疗建议,最终导致病情恶化而亡。这典故强化了成语的警示意义,提醒人们及早处理隐患。来源《辞海》详细记录了这一出处,作为成语的权威历史依据。
通过以上解释,讳疾忌医不仅是一个语言表达,更蕴含深刻的道德教训,适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批评。来源参考:《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词典》《辞海》。
网络扩展解释
“讳疾忌医”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huì jí jì yī(注意“讳”读作huì而非wèi),以下是详细解释:
释义
- 字面含义:隐瞒疾病,害怕医治。
- 引申义:比喻掩饰缺点或错误,不愿接受批评和改正。
出处与典故
- 文献来源:最早出自宋代周敦颐《周子通书·过》:“今人有过,不喜人规,如护疾而忌医,宁灭其身而无悟也。”。
- 历史典故:源自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扁鹊多次指出蔡桓公病情加重,但蔡桓公拒不承认,最终病入膏肓而亡。
用法与示例
- 语法结构:连动式,含贬义,多用于批评回避问题的态度。
- 例句:
- “公司管理层若讳疾忌医,只会让问题恶化。”
- “学习上遇到困难要勇于请教,不可讳疾忌医。”
近义词与反义词
- 近义词:文过饰非(用漂亮话掩饰错误)。
- 反义词:知错必改(直面问题并修正)。
延伸理解
- 现实意义:强调正视问题的重要性,回避只会导致更严重后果。
- 常见搭配:如“讳疾忌医的态度”“摒弃讳疾忌医”。
如需进一步了解典故细节或例句,可参考《周子通书》原文或成语故事集。
别人正在浏览...
拜鬼求神摆张边塞嬖御搏斗布宪冲富冲阳仇词畜食雌弦封条分散主义浮沤钉负薪投璧干坼给定贯串后顾后虑魂摇魄乱鉴定讲评京兆金花牋紧忙诀要军角峻网坑堑恐詟来子勒索乐笑翁臁肕列柏丽馆灵子卖犊买刀孟家蝉秒表命盗案木牛流马契末清典让居三折上老勝負兵家之常生降识辩史宬适分施嫱说东道西条缨挑撮携持谢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