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入耳的意思、入耳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入耳的解释

[pleasant to the ear] 悦耳;中听

不堪入耳

详细解释

(1).悦耳;中听。 晋 葛洪 《抱朴子·辞义》:“夫文章之体,尤难详赏;苟以入耳为佳,适心为快,尟知忘味之九成,雅颂之风流也。” 梁 萧统 《文选序》:“譬陶匏异器,并为入耳之娱。”《红楼梦》第一一八回:“ 王夫人 听了,虽然入耳,只是不信。” 老舍 《二马》第二段十一:“ 马威 越听越觉得不入耳,抓起帽子来说:‘父亲,我得去找 李子荣 。’”

(2).虫名。即蚰蜒。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入耳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动词和形容词两种用法,其核心含义均与“声音进入耳朵”相关,但在具体语境中侧重点不同。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础释义

  1. 动词用法

    指声音进入耳朵,即“被听到”。

    例:琴声悠扬,甫一入耳便令人心静。

    来源:《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年)第1卷,第987页。

  2. 形容词用法

    形容声音悦耳动听,令人舒适。

    例:她嗓音清亮,说话十分入耳。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1105页。

二、典源与权威解析

该词最早见于汉代典籍,如《淮南子·说林训》:“入耳而不烦,入目而不秽。”此处强调声音的和谐性。后世逐渐引申出“中听”“顺耳”的褒义色彩。

来源:王力《古汉语字典》(中华书局,2000年)第423页。

三、用法辨析


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 《汉语大词典》[M]. 商务印书馆, 2012.
  2.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M]. 商务印书馆, 2016.
  3. 王力. 《古汉语字典》[M]. 中华书局, 2000.
  4. 许宝华, 宫田一郎. 《汉语方言大词典》[M]. 中华书局, 1999.

网络扩展解释

“入耳”是一个形容词,表示声音或言语听起来舒服、顺耳,容易让人接受或理解。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1. 核心含义
    指声音悦耳、话语中听,强调听觉上的舒适感。例如:“乐声入耳”“言语入耳”。

  2. 反义表达
    常以否定形式“不堪入耳”出现,形容粗俗刺耳的内容。


二、详细释义与用法

  1. 适用对象

    • 声音类:音乐、朗诵等(例:“清音朗朗入耳”)。
    • 言语类:演讲、对话等(例:“他说话十分入耳”)。
  2. 历史渊源
    最早见于晋代葛洪《抱朴子》,形容文章“入耳为佳”,后扩展至听觉感受。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别 词语举例 说明
近义词 动听、顺耳、悦耳 均强调听觉上的舒适感
反义词 刺耳、逆耳、难听 侧重令人不适的听觉体验

四、使用场景举例

  1. 正面描述
    “这段旋律轻柔入耳,让人放松。”
  2. 负面批评
    “污言秽语不堪入耳,应避免使用。”

如需更多例句或古籍引用,可参考汉典、查字典等来源的完整内容。

别人正在浏览...

按名责实八仙过海鹎鴂悲怃绷冬辨物居方别屯餐霞饮瀣谗逐抽列萃傱地厘渎汙独资颚骨霏娓風起雲飛割肉补疮酼鸡贺年片鹤舞洪支涣若冰释浣溪沙嘉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济济促促景化峻巘库局赖体冷水浇背鍊精猎区厘举里里拉拉力术离易轮轴硵砂掳嘴缾罍之耻钳铁期门清剿青庄清资企佩人烟稀少熔丝融液三姑沈围石湖仙送去迎来田埂通信班玩儿相去无几衔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