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鞭。 汉 刘向 《新序·善谋上》:“夫武臣 张耳 、 陈餘 杖马策下 赵 数十城。” 宋 秦观 《送李端叔从辟中山》诗:“念君远行役,中夜忧反侧。揽衣起成章,赠以当马策。” 清 蒲松龄 《崂山观海市作歌》:“直将长袖捫三台,马策欲挝天门开。”
“马策”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马鞭,常见于古代诗文和文献中,具体解释如下:
基本释义
“马策”指用于驱赶马匹的鞭子,是古代骑马或驾车时的重要工具。例如唐代诗人柳中庸在《征怨》中写道:“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通过“马策”与“刀环”的意象,描绘边塞将士频繁征战的场景。
古籍与诗文用例
相关典故扩展
在《晋书·谢安传》的“马策西州”典故中,“马策”被用作哀悼逝者的象征。谢安去世后,其甥羊昙醉酒误至西州门,以马鞭叩门悲泣,后人多以此典表达追思。
该词本义为马鞭,但在文学语境中常被赋予征战、离别或情感寄托等深层含义,需结合具体文本分析。
马策是一个中文词汇,由两个部分组成:马和策。
马的拆分部首是马,马字的部首也是马。马字的笔画数是3画。
策的拆分部首是⺮,策字的部首也是⺮。策字的笔画数是11画。
马策一词的来源可追溯到唐代文学家韩愈的《马说》一文。这篇文章以马为主题,探讨了马的品质和马匹饲养的技巧。后来,人们用“马策”这一词组来代指关于马匹饲养管理的技术和方法。
在繁体字中,马策的写法为「馬策」。
古时候,汉字的书写形式与现在有所不同。马字在古代的写法中,上面加上了「田」,形成了「馬」的古体。策字在古代的写法中,上面加上了「5」和一画撇,形成了「策」的古体。
以下是一些关于马策的例句:
1. 他对马策的研究非常深入。
2. 我们需要更好地掌握马策,以提高养马的生产效益。
组词:马术、马车、策马、马匹、策略
近义词:马术、骑术
反义词:养马、饲养
【别人正在浏览】